经济发展需要源源不断的动能来推动,既包括大力发展新兴产业、培育壮大新的动能,也包括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优化更新旧的动能,这些都统一于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过程。
在《求是》杂志新近刊发的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章《经济工作必须统筹好几对重要关系》中,总书记明确提出“必须统筹好培育新动能和更新旧动能的关系,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规律性认识,强调“推动新旧发展动能平稳接续转换”。
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的硬道理。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高质量发展应该不断提高劳动效率、资本效率、土地效率、资源效率、环境效率,不断提升科技进步贡献率,不断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我国社会生产力不断跃升,在实践中形成了与高质量发展相适应的先进生产力质态。2023年以来,总书记创造性提出新质生产力,并从理论上阐明其特征、基本内涵、核心标志、特点、关键、本质等,明确提出“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实践要求。
新质生产力是创新起主导作用的先进生产力质态,“主要由技术革命性突破催生而成”。人类工业化、现代化的历史进程,本质上是先进技术扩散应用的过程。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方兴未艾,正在孕育形成一批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并成为国际竞争新焦点新领域。今年以来,中国人工智能大模型DeepSeek-R1和国产人形机器人火爆出圈、惊艳世界,生动展现了我国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发展的强大潜能。习近平总书记明确要求,要以科技创新为引领,大力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占据国际竞争制高点,塑造经济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新质生产力强调的是先进生产力的“质态”,而非某个新兴产业或传统产业的“业态”,新动能不简单等同于新兴产业,传统产业也能孕育产生新动能。比如,汽车作为传统产业已有很长的历史,我国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换轨超越,就是依靠科技创新赋能、产业深度转型升级催生新质生产力发展的结果。习近平总书记明确要求,加快推动作为经济增长和就业收入基本依托的传统产业改造升级,使之焕发新的生机活力。
当前,各地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产业基础和比较优势不同,必须坚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科学规划,把培育壮大新动能和改造提升旧动能有机结合起来。做好新征程经济工作,既要培育壮大新兴产业,谋划布局未来产业,让“新芽成大树”,也要充分运用先进技术、前沿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让“老树发新枝”,推动新旧发展动能平稳接续转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