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境外机构增持我国债券趋势明显。
根据中国人民银行上海总部发布的数据,2023年12月末,境外机构在银行间债券市场的托管余额为3.67万亿元人民币,约占银行间债券市场总托管量的2.7%,较2023年11月末增加约1800亿元,继续处于近两年高位。据了解,2023年11月,外资向中国境内债券市场净投入2500亿元,增持规模创历史次高。从2023年9月开始,外资每月均增持中国境内债券,总增持额达4900亿元。
“总体来看,2023年四季度,外资增持中国境内债券4800亿元,带动外资2023年全年增持中国债券2800亿元。”有专家介绍。
为何增持
国家外汇管理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王春英表示,货物贸易保持较高规模资金净流入,近期外资来华投资呈积极向好态势。“2023年12月,货物贸易项下跨境资金净流入规模同比、环比分别增长12%和37%。”外资投资中国市场和配置人民币资产意愿稳步提升,近几个月外资持续净增持境内债券,11月份净增持规模为历史次高值,12月份净增持245亿美元,继续处于近两年高位。
“降息预期推动全球国债上涨以及中美利差倒挂程度收窄,是外资重返中国债市的主因。”澳新银行资深中国策略师邢兆鹏认为,“目前,市场对2024年美联储降息预期较浓,美债收益率下行比中国国债收益率下行更快,中美利差倒挂幅度延续2023年10月中旬以来的趋势持续缩窄。加之在岸人民币升势稳定,这有助于鼓励外资对中国债券市场的增持态势。”他分析认为,2024年,美联储料将开启降息进程,这将推动外资进一步增持中国境内债券。
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宏观研究员周茂华表示,中美利差阶段性收敛,人民币汇率反弹以及国内宏观经济与政策持续发力等因素都对外资买入人民币债券的行为构成支撑。
“在我国金融市场持续对外开放的背景下,境内债券市场以其良好的独立性、稳定性和收益性,获得了国际投资者的青睐。”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明明认为,“票息+汇兑”的综合收益成为提升人民币配置价值、促使境外机构增持的关键。尽管中美长端利差和短端利差仍是倒挂状态,但近期10年期美债收益率从接近5%的高位快速回落,驱动中美长端利差倒挂程度有所缓和,进而驱动国内债券市场的外资流出压力放缓。
趋势如何
据多家机构反馈,目前海外投资者期待更广泛、更深入地了解和参与中国债券市场。展望下一阶段趋势,业内专家认为,2024年,在中国国债收益率相对稳定的环境下,在监管部门着力推动ESG相关债券等信用债领域建设的支持下,更加多样化的投资工具将对外资构成持续吸引力。
彭博大中华区总裁汪大海分析认为:“基于和投资者的沟通,我们看到信用债市场对于外资而言还有待进一步了解和开发。首先,目前境外投资者持有的中国债券头寸主要集中在利率债,信用债持有规模相对较小,有增长潜力。其次,投资者非常期待能使用更多衍生品工具,更好地管理风险。”在专家看来,随着披露性、流动性等方面的提升,会有更多的外资关注中国境内信用债以及高收益债券的机会。
此外,绿色债券、ESG债券的快速发展也可能带来新的投资机会。“可持续金融成为推进全球气候目标和中国落实‘双碳’目标的重要一环。投资者对于参与中国巨大的绿色债券市场也表示了相当浓厚的兴趣。”汪大海建议,进一步完善数据透明度。
“展望未来,支撑境外机构持续增持人民币债券资产的积极因素更多,外资中长期有望保持目前的增持趋势。”有专家提示,随着我国金融市场开放,我国债券先后被纳入彭博巴克莱、摩根大通、富时罗素三大国际债券指数。当前我国债券在摩根大通全球新兴市场政府债券指数已达到国别最大权重,在其他指数中的权重也超过纳入时的预计权重,这为我国债市引入了数千亿美元的指数跟踪资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