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老铁路通车运营3周年:沿线经济 活力凸显

发布日期:2024-12-03 15:04:19 作者: 来源:云南日报
【字体:

国家A级以上物流企业有147家,一批经营主体引培取得突破;结合实际培育枢纽偏好型产业,“通道经济”加速向“枢纽经济”转型;推动形成错位协同、优势互补的产业发展格局,产业集群发展加速崛起……中老铁路通车3年来,我省依托沿线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条件,紧抓国家推动产业梯度转移的重大机遇,充分发挥产业协同发展机制,推动外向型产业布局,大力提升沿线产业辐射带动能力,以大产业带动大发展。

中老铁路途经我省昆明市、玉溪市、普洱市、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4个州(市)总面积10.0万平方公里、占全省的25.4%,常住人口1455.6万人、占全省的31.0%。2023年,4个州(市)地区生产总值1.23万亿元,占全省的41.0%。区域内共布局31个开发区,占全省的34.8%,包括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2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2个、国家级综合保税区1个、国家级旅游度假区1个、国家级跨境经济合作区1个、省级各类开发区24个,2023年相关开发区总计完成规上工业总产值7161.41亿元,占全省开发区的48.9%。沿线4个州(市)是全省的一大经济增长极,中老铁路为其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习近平总书记见证中老铁路通车时强调,把铁路维护好、运营好,把沿线开发好、建设好,打造黄金线路,造福两国民众。

云南从国家战略高度、长远发展角度来认识中老铁路对我省对外开放全局的关键作用,聚焦沿线产业发展,出台了《中老铁路沿线产业布局指引》,推动中老铁路沿线形成错位协同、优势互补的产业发展格局,推动外向型产业布局,有力提升云南在国际国内产业分工中的嵌入度、贡献度和价值链地位。

2022年昆明正式托管西双版纳州磨憨镇共建国际口岸城市,成为全国唯一管理边境口岸的省会城市。《指引》提出构建以昆明为核心、磨憨为前沿、沿线州(市)为支撑的“一核一前沿多点支撑”产业发展空间格局。一方面,突出昆明产业发展核心作用,以昆明市为沿线产业培育核心,提升产业综合竞争力和辐射带动能力;另一方面,强化磨憨开放前沿窗口作用,把磨憨打造成为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的前沿和窗口、外向型进出口加工基地、开放型经济建设新的增长极,用好“四区”叠加优势,以外向型和特色产业布局为导向,主动承接产业转移,积极参与国际合作,促进对外贸易优化升级。

在率先落地“四区联动”集成创新发展模式的加持下,沪滇临港昆明科技城正式开园,“飞地园区”加快推进,昆明迎来了前所未有的产业发展机遇。中老铁路、磨憨也成为地方招商引资的金名片、高频词,帮助昆明于2022年先后拿下5张“千亿级大单”。

我省根据玉溪市、普洱市、西双版纳州的资源环境、区位优势,围绕推进产业发展由区域垂直化分工向产业链扁平化分工的目标,引导产业合理布局和有序转移,多点支撑产业协同发展的新格局正在逐步形成。

玉溪市加快打造生物医药产业高地和新能源电池产业集聚地,丰元、坤天、烨阳等一批新能源电池项目建成投产;沃森生物mRNA疫苗获印度尼西亚紧急使用授权、13价肺炎结合疫苗打破国际垄断出口,九洲生物马破伤风免疫球蛋白疫苗等上市销售,维和制药血塞通系列产品市场占有率达40%;玉溪高新区2023年入列全国生物医药创新型产业集群试点培育名单。

普洱市建成西南地区最大的林浆纸制造基地,千亿级现代林产业头号项目云景飞林年产40万立方米轻质超强刨花板项目竣工投产,为普洱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了有效载体和有力支撑。

西双版纳州全力推进文旅康养、橡胶、普洱茶、生物医药(傣医药)等重点产业,2023年实现综合产值(含口岸进出口贸易额)2600亿元,2024年上半年综合产值达1400亿元,工业投资增长118.8%,高质量发展的活力和优势正在凸显。

在“一核一前沿多点支撑”的产业发展空间格局下,中老铁路沿线发展活力和潜力逐步显现。预计到2035年,沿线4个州(市)的工业增加值将实现显著提升,并基本建成具有区域竞争力的现代化产业体系,为全省高质量发展夯实基础。

记者 王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