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突破口和着力点,也是改革取得成功的关键所在。近年来,我省通过聚焦处理好政府和市场关系这个核心问题,坚持“两个毫不动摇”,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市场体系和宏观调控体系持续健全,经济体制改革多领域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为推动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7月12日,省政府新闻办在昆明举行“云南省全面深化改革·推动高质量发展系列新闻发布会”经济体制改革专场,介绍了云南在经济体制改革多个领域取得的成绩和亮点。
园区承载力吸引力竞争力不断提升
园区经济作为云南“三大经济”之一,对全省经济社会高质量跨越式发展具有关键支撑作用。近年来,我省大胆创新,积极作为,推动各类园区快速发展。
据省发展改革委党组成员陈颖婷介绍,在深化园区体制机制改革方面,我省制定深化开发区管理制度改革措施,规范开发区管理机构设置,推动开发区理顺与所在地政府权责关系,80%以上的开发区制定并公布了权责清单;印发开发区管理办法,推动开发区申报设立、规划建设、调整变更等规范化管理;出台全省开发区和滇中新区赋权指导目录,全部开发区和滇中新区完成省级委托、下放的74项行政职权的选取承接。推动园区成立市场化运营平台,支持开发区建立第三方市场化运营模式,加快推进“管运分离”改革。昆明经开区依托“沪滇携手、东西协作”战略合作,积极探索“园中园”协作模式,沪滇临港昆明科技城把临港集团旗下的26个园区与昆明经开区、磨憨沿边产业园区串联起来,承接东部产业转移,园区发展活力不断释放。
为推动园区服务体系不断完善,我省持续加大对园区基础设施的投入,2023年,安排省预算内投资15亿元、申报发行地方政府专项债券260亿元,支持园区不断完善水、电、路、通信和标准厂房等配套设施建设,全省各园区的承载力、吸引力和竞争力不断提升。2023年,全省开发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占全省的比重达76.5%;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7%、高于全省2.5个百分点;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0.1%;工业投资增长34.9%,高于全省15.8个百分点。
全面实行全口径预算管理
财税体制改革是深化经济体制改革重要领域之一。据省财政厅总会计师、二级巡视员张吕介绍,我省全面实行全口径预算管理,所有政府收支纳入财政预算管理,有效统筹衔接“四本预算”(即一般公共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推进中期财政规划管理,清理整合省级专项资金,建立专项资金定期评估和退出机制,全面推进零基预算改革,强化财政资源统筹;实施省级预算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加强支出标准体系建设,严控结转结余资金规模,规范预算支出管理,财政统筹能力不断增强。
近年来,我省相继出台推进省以下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的实施意见,以及基本公共服务、教育、医疗卫生、科技等11个领域的改革方案,加快形成科学合理、职责明确的省以下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政策体系;将中央下放地方的50%增值税全部留给各地,环境保护税全部留给各地,将省级分享的企业所得税等4项税收收入超出2020年增量部分全额留归各地,推动财力下沉,不断提高基层保障能力。
在推进税费管理改革方面,我省全面推开“营改增”,深化增值税改革,根据环境保护税、耕地占用税、资源税、契税等税法授权出台地方系列配套政策;不折不扣落实减税降费政策,2019年以来全省新增减税降费及退税缓税缓费超2700亿元,省级设立的涉企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实现“清零”,“真金白银”为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减负,经营主体活力不断释放。
电力体制改革实现多个创新突破
云南作为清洁电力大省,电力市场建设起步早、成效好,近年来形成了一系列改革亮点,受到国家层面的高度评价和赞赏。
据省能源局党组成员、副局长乔国新介绍,为发挥云南水电优势,省能源局早在2014年就组织发用电企业开展电力直接交易,拉开了全省电力市场化改革序幕。2015年,国家启动新一轮电力体制改革,云南成为全国首批电力体制改革综合试点省。经过10年改革建设,我省已搭建起电力体制改革的“四梁八柱”,发用电计划持续放开,交易机构独立规范运行,售电侧经营主体百倍增长,清洁能源交易占比最高,形成了“中长期+分时+辅助服务”较为完善的电力市场体系,并不断融入南方区域电力市场推进电力现货市场建设。
在深化电力体制改革领域,我省创新性建立了“清洁能源+火电”双市场运作模式,解决了高成本火电和清洁能源同台竞价问题;创新性推出“来淘电”交易平台,成为全国首个“电子商务+零售套餐”电力零售平台,实现了中小微用户轻松购电,打通了电力市场化交易“最后一公里”。
“当前,除居民、农业外的全部工商业用电均参与电力市场化交易,交易电量比例占全社会用电量的比重超过70%,注册经营主体超过9万家,市场放开程度居全国前列,主体多元、竞争有序的电力市场格局基本形成,市场决定电力价格的机制持续完善,有力支撑了云南以电力为主的能源产业跃升为全省第一大支柱产业。”乔国新说。
土地要素配置精准性持续增强
土地是民生之本、发展之基。据省自然资源厅党组成员、副厅长赵乔贵介绍,在深化用地制度改革领域,近年来,我省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多规合一”改革部署,结合云南资源禀赋和发展需求,统筹划定“三区三线”,构建全省“四级三类”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目前,省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昆明市以外15个州(市),以及州(市)政府所在地的115个县(市、区)的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已获批复,为各类开发保护建设行为和项目落地提供了空间指引。
与此同时,我省持续深化“多审合一、多证合一”改革,将选址踏勘论证、节地评价、占用永久基本农田和生态保护红线论证等审查工作合并开展,统一编制节约集约用地论证分析专章,进一步减少审批环节和报件材料,缩短办理时限;建立完善重大项目用地保障机制,搭建全省重点项目用地保障管理系统,对全省重点项目和“重中之重”项目、“3个100”项目、绿色硅铝、光伏风电等共21类13426个项目分类梳理入库,统筹调集资源要素,分类保障项目用地需求,分级落实用地保障责任;差别化保障重大项目用地计划,采取土地要素差别化、计划指标精准化配置的政策,对经济发展优势地区、亩均投资大效益好的园区、省级重大项目和“重中之重”项目,切实保障重点项目计划指标倾斜支持,增强土地要素配置精准性;全力推进存量用地处置,不断完善“标准地”改革,促进企业拿地即开工,切实提高土地利用效率。(记者 孔垂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