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去年,云南74.3%的财政支出用于民生,今年,聚焦教育、医疗、“一老一小”等民生保障,我省财政部门还将有哪些实际举措?
省财政厅相关负责人:“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不仅要让来云南的人们体验“有风的地方”,也要让在这里的人们的生活“样样好”,特别是解决好“一老一小”等民生问题才能让老百姓的生活“热辣滚烫”。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支持保障和改善民生是财政的一项重要职能,更是财政工作的重点保障事项。今年,全省财政系统将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加强基础性、普惠性、兜底性民生建设,在高质量发展中持续增进民生福祉。
记者:围绕“劳有所得”,全力稳就业保就业,全省财政系统将有何举措?
省财政厅相关负责人: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全省财政部门将继续立足财政职能,推动落实就业优先战略,强化对高校毕业生、农民工、就业困难人员等重点群体的就业扶持。我省将统筹运用税费减免、社保补贴、贷款贴息等政策,多渠道支持企业稳岗扩岗,帮助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农民工等重点群体就业创业。支持开展大规模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劳动者技能水平。支持鼓励金融机构加大稳岗扩岗类信贷投放,提高重点群体申请创业担保贷款额度,培育和带动更多人创业就业。
记者:围绕“学有所教”,省财政将如何继续加强保障?
省财政厅相关负责人:教育是事关人民福祉的民心工程,围绕“学有所教”,我们将支持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坚持加大投入力度和优化支出结构并举,进一步加大教育经费投入力度,安排省本级教育资金291亿元,比2023年增加50亿元,增长20.7%,比2022年增加100亿元,保障财政教育支出“两个只增不减”落实到位,推动我省教育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实施,扩大优质教育资源供给,加快补齐教育短板,支持高校一流学科和一流专业建设,推动高质量教育体系加快构建。
记者:在切实推进健康云南建设,提高人民健康水平方面,我省财政将怎样加大保障力度?
省财政厅相关负责人:今年,围绕“病有所医”,提升健康云南保障能力,我省将继续加大医疗卫生投入力度,省级财政安排30亿元,深入实施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努力实现大病不出省,一般病在市县解决,头疼脑热在乡镇村里解决,让群众就近就便看好病。安排25.5亿元,支持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提高各级医疗机构应对重大传染病的能力。安排39亿元,落实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财政补贴,解决一批群众看病就医的急难愁盼问题。强化医保基金监管,护牢守紧老百姓的救命钱,完善多层次医疗保障制度体系。
记者:随着数字化、智能化的发展,非税收入收缴电子化和财政电子票据管理改革成为了群众关心的话题,请问全省相关工作成效如何?
省财政厅相关负责人:去年,我省6285家非税收入执收单位和17471家财政票据使用单位顺利完成非税收入收缴电子化和财政电子票据管理改革工作,实现了非税收入收缴电子化和财政电子票据全覆盖,便民惠民利民的改革成效明显。为做好这项改革,全省财政部门主要从支持多渠道缴款,有效提升非税收入缴款便利度;优化业务流程,有效提升与用票单位业务需求契合度;聚焦痛点难点,有效提升财政票据使用满意度;创新监管模式,有效提升财政票据使用行为规范度等四个方面来推进。
记者:省财政围绕“一老一小”,健全社会保障体系今年将有怎样的计划?
省财政厅相关负责人:“一老一小”,牵动千万家庭,是家事,更是民生大事。今年我省10件惠民实事中,多项工作涉及“一老一小”,如:深入实施惠老阳光工程,建设“老年幸福食堂”100个,开展6000户失能、残疾、高龄困难老年人家庭居家适老化改造,完成新建、改扩建200所公办幼儿园项目,进一步提升学前教育普惠水平……对于健全社会保障体系,财政部门会不折不扣、用心用情保障好。今年,我省将不断健全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筹资和待遇调整机制,落实退休人员、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待遇,支持做好优化生育政策等工作,加强孤儿和事实无人抚养儿童等困境儿童的关爱保护,助力养老托育工作提质增效,坚定不移把老百姓的事办好办实,不遗余力解决好就业、教育、医疗等群众关心期盼的事,让“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成为老百姓实实在在的幸福!
记者 杨抒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