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以税兴业 激活大市场“向新力”

发布日期:2024-04-11 14:29:33 作者: 来源:云南网
【字体:

去年,云南省安宁市磷精深加工产业集群成功入选国家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这是云南省积极转化资源区位优势,有效承接产业转移,加快融入新发展格局的一项成果,背后也不乏税务部门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服务产业集群“向新而进”的生动故事。

税费服务“提质效”

助推打造东西部协作“样板”

高水平的政务服务、丰富的绿电资源和完备的产业配套,让两年前作为国内锂电新能源产业领军企业的上海杉杉锂电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在拓展国内生产规模时把目光投向云南,“上海总部+云南基地”的创新协作模式,成为云南安宁磷精深加工产业集群补链强链延链的强大推手。

走进云南杉杉30万吨锂电池负极材料一体化基地项目现场,磨粉、改性、石墨化、二次包覆盖、碳化、成品流程工序全线贯通,六大工序车间有序运行,一派热火朝天景象。

云南杉杉新材料有限公司财务部负责人王珊珊介绍道,公司落地云南两年多,项目建设期内购买设备的资金投入很大,在税务部门的辅导下,2023年享受500万元以下设备器具一次性税前扣除政策减免企业所得税上千万元,实现了建设期的“回血”,为今年项目顺利投产减轻了负担、增添了动力。

为更好服务项目建设从“愿景图”变成“实景图”,税务部门始终靠前服务、主动作为,根据企业的项目进展与经营规划,及时感知涉税需求,实现税费政策“未问先送”、办税流程“未问先达”,把服务做朝“前”。

“目前我们的分析检测中心正朝着建成新能源材料分析超一流实验室的目标奋进,预计今年将产生上千万的研发经费支出。”王珊珊表示,“当地‘税小二’团队在之前的走访中了解到这项研发规划后,已经多次对我们进行了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等政策的个性化辅导,国家政策释放出的积极信号增强了我们加大研发投入、持续向‘新’而进的信心。”

惠企政策“落到位”

加速驱动科技创新“引擎”

为更大激发产业集群效应,为产业链内各研发项目的开展蓄能添劲,税务部门着力把政策的“肥”施到研发主体的“根”上,通过建立台账逐户摸底、精准识别企业类型、个性化推送税费政策,从“政策找人”到“政策落地”全过程跟进辅导,持续提升税费政策直达快享精准度。

建设有高浓度磷复肥技改扩建项目的云南祥丰金麦化工有限公司是一家中外合作有限责任公司,主要销售自产的磷酸一铵、磷酸二铵,重过磷酸钙、氟硅酸钠、磷酸氢钙等。

企业办税人员董星表示:“我们的研发项目比较多,投入的研发费用和成本也很大,但2023年享受了研发费用加计扣除金额约750万元,实实在在地为我们缓解了资金压力,让我们踏实投入生产建设,为公司加快研发创新按下了‘快捷键’。”

同样因政策落地而感到“很踏实”的还有云南氟磷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该公司由云南云天化股份有限公司与多氟多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于2020年共同出资设立,是一家研发、生产、销售六氟磷酸锂、电子级氢氟酸等产品的高科技企业,其磷肥副产氟硅资源综合利用项目建成后将填补云南在精细氟化工、电子级氟化工等相关产业链配套空白。

据介绍,其工程建设和原材料购进形成了较多留抵税款,公司去年多次享受增值税留抵退税政策,共计2575万元“真金白银”到达企业账户。企业财务负责人保永顺表示:“‘躺’在账上的留抵税额‘活’了起来,我们把退税款用于了项目建设、研发投入、购买原材料和扩招员工,助力公司在‘新赛道’起好步!”

涉税业务“规范办”

促成要素资源流通“超市”

在超大规模的国内市场建设下,税收作为生产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涉及社会生产、流通、分配、消费各个领域。为提升税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去年,云南税务与重庆、四川、贵州、西藏四省市区税务机关联合推出区域内统一适用的税务行政处罚裁量基准,规范、合理、公平的税务执法行为切实保障了纳税人合法权益,为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创造更加有利的条件。

“税务部门在纳税服务和税务执法方面很规范,公平稳定的营商环境也增强我们从上海将30万吨锂电池负极材料一体化基地项目落地到云南的信心。”云南杉杉新材料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陈复虎表示。

据了解,云南省税务部门持续扩围更新并及时公布《“非接触式”办税缴费事项清单》《办税事项“最多跑一次”办税指南》等,根据最新政策及税费办理时点,适时推出各类税费申报及优惠办理操作指引,切实减轻办税缴费负担,更好服务经营主体发展。

由浙江华友控股与云天化股份联营的云南友天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在建设年产50万吨级磷酸铁锂材料产业一体化项目基地时,对办税缴费的规范性和便利性深有体会。

公司财务负责人束正冬表示:“政策都很清楚,办税材料也不复杂,流程都是统一明确的。在税务部门的‘靠前服务’下,我们对企业能享受哪些政策、什么时候申请、怎么办理都了然于心。公司投产后预计能享受企业所得税西部大开发、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等优惠政策,这是对我们继续加快项目建设的鼓励,也坚定了我们在云南打造现代化绿色低碳工厂的决心。”

记者 杨萍 通讯员 谢江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