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两次考察云南时都强调,云南要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发展战略,闯出一条跨越式发展的路子来。在“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背景下,园区作为经济双循环的重要载体,发展壮大园区经济,是云南主动融入国家发展战略,实现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关键一招。2023年云南省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要“全面振兴园区经济”。随后印发的《2023年推动经济稳进提质政策措施》,再次提出要“大力发展园区经济”。全面振兴园区经济,是云南省经济工作的重要任务之一。
大力发展园区经济意义重大
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全球供应链和产业链面临大拆解和重构,可能动摇现有的产业内分工体系。随着技术进步,诸多制造环节对劳动力的依赖性降低,逐步向技术密集和资金密集转型,中国的劳动力优势降低,而发达国家受劳动力要素的制约也被弱化。因此,产业链转移成了一种具备现实可能性的选项。
在21世纪初的第一个十年里,经济外循环在吸纳就业、提高低收入者收入、引进先进技术设备等方面都展现出明显优势。2010年以后,中国在对外贸易依存度上有所下降,外循环带动中国这么大体量的经济体发力有限,内循环成为必然选择。新发展格局并非摒弃经济外循环,仍然要坚定不移地对外开放,更好地吸引全球资源要素。园区是经济发展的强大引擎、产业集聚的重要平台、经济双循环的主要载体,云南一方面要立足国内市场实现经济发展,推动国内产业链分工与合作,满足内需,激发区域经济、县域经济活力;另一方面要坚持对外开放,构建高质量产业链价值链,集聚全球资源,交流技术与理念。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大力发展园区经济意义重大。
发挥集群效应促进经济内循环
培育园区创新驱动力。产业是区域经济、县域经济活力的重要依托。创新能力关乎资源配置能力和产业发展潜力,提高园区产业自主创新能力,促进提升产业结构和产业效率。有基础有能力的园区应围绕产业链培育创新链,拓展价值链,创造条件引进具有技术影响力、产业话语权和市场辐射力的企业,培育与发展产业集群,让产业发展与结构优化相辅相成,形成知识溢出机制、共享机制,提高园区的创新驱动能力。围绕园区产业发展,创造适宜的制度环境,对土地、税收、项目审批、投融资体制等相关政策进行系统的联动性调整,鼓励制度创新,优化激励机制,促进国内大循环体系发展。
搭建园区服务平台吸纳就业。吸纳外需减少所释放出的劳动力。出口产业是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主要方向,外需减少致使原有产业所吸纳的劳动力数量降低。园区通过产业结构调整,以及产业集群效应的发挥,可以创造出更多工作岗位,吸纳农村劳动力,间接推动流动人口的市民化。农村劳动力融入城市生活,将会产生大量消费需求增长,内需扩大将进一步推动经济的国内大循环。
满足国内大市场产品消费需求。立足云南省特色资源和产业基础,借助园区平台,打造具备比较优势的制造业、生产性服务业等产业集群。目前我省县域内城镇和农村居民的边际消费倾向都较低,生存型消费占比较大,发展型消费和享受型消费不足,其特征表现在家电、电子产品等设备用品的消费支出较少,并且随着乡村振兴及县域经济的发展,城乡居民的消费潜力将会得到释放。因此,园区应加快科技创新,降低生产成本,满足国内大市场的产品消费需求,推动经济内循环。
聚焦区位优势助力经济外循环
2020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时强调,要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重大发展战略,以大开放促进大发展,加快同周边国家互联互通国际大通道建设步伐。云南所构建的环印度洋大通道,能够同时连接丝绸之路经济带和海上丝绸之路,沟通印度洋、太平洋,以及连接东亚、南亚和东南亚三大市场。因此,云南省园区作为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可借助其独特的区位优势助力经济外循环。
加强泛亚通道沿线园区建设。在通道沿线设立园区能有效降低交易成本,承担更多外向型经济的角色。优化云南省内昆明至瑞丽、清水河通道沿线产业园区的建设,形成相互支撑、共通融合的“园区+通道”经济发展格局。利用现有的保税区、经济合作区、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积极承接国际产业转移,推进产业转型升级,扩大对外贸易。在“引进来”的同时,做到“走出去”。将省内和国内的部分技术和产品向国外转移,促进结构调整和升级,激发经济活力。
依托园区构建高质量产业链价值链。云南经济与环印度洋地区在产业结构、资源优势等方面具备承接梯次性与互补性。环印度洋地区各个国家人均GDP差异大,发展层次不一;各国资源特色互补,对我国资金、技术、工业制成品有较大需求;中国与南亚东南亚、环印度洋地区的产业需求契合度高,能够进行产业结构互补。当下,云南省的产业和制造业产业层次偏低,产业链条短,产品位于价值链中低端,和邻近的中南半岛国家具有较强的相互替代性,因此在国际产业分工和产业链供应链构建中并不具备比较优势。园区是产业链供应链的主要载体,依托现有的经济合作区、综合开发区等园区,积极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零部件组装加工等产业,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
借助园区集成全球资源。一是吸引外资流入。从微观层面来看,每个企业的比较优势是不同的,要在激烈的竞争中存活发展,需要不断进行资源重组。园区作为一个平台,积极搭建企业与外资的交流桥梁,帮助企业吸收外资投资,不仅是为了资金的流入,更加看重的是理念、规则、管理、标准、技术、研发能力等竞争要素的融入。二是引进先进技术。利用外部技术资源的国家或地区并不意味着自主技术能力的不足,双向高度参与技术的出口与进口,才能加入到全球创新链当中。三是进口自然资源。随着我国经济体量的不断加大,部分自然资源呈现出相对短缺的趋势,可以通过进口的方式补充园区制造业中部分资源的缺口。
(作者 曹豪爽杨俊伍 分别系:贵州大学经济学院博士研究生,云南省宏观经济研究院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