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随着一揽子稳经济政策陆续落地,个人消费信贷市场逐步回暖,多家银行采取下调消费贷利率等方式吸引客源、促进消费。
近期,《金融时报》记者在北京地区各家银行网点走访时发现,多数银行消费贷利率较年初有较大幅度下调,部分银行消费贷最低年利率已降至4.0%以下。
在一些业内专家看来,降低消费信贷成本有利于促消费、稳经济。在稳住经济大盘的大背景下,个人消费贷款利率下调将成为趋势。
消费贷年化利率较年初大幅下降
北京地区多位市民近期对《金融时报》记者表示,自年初以来,各家银行推销消费贷款的电话及短信络绎不绝,贷款利率也较年初有了较大幅度的下降。
其中,一位中国银行的客户表示,去年国庆节期间,中国银行的“中银E贷”年利率为4.32%起,今年3月降至最低4.05%,“今年5月我又收到了中国银行的短信,‘中银E贷’的最低年利率已经降至3.9%。”这位客户表示。
多家国有大行近期下调了消费贷利率后,部分银行消费贷产品最低利率已经降至4.0%以下。《金融时报》记者在采访时发现,今年7月中旬,工商银行“融e借”和农业银行“网捷贷”的最低年利率均已降至3.8%,建设银行“快贷”最低年利率也由原来的4.35%下降到目前的4.05%。
与此同时,部分股份制银行则采取了利率打折、叠加优惠券等方式变相降低消费贷利率。例如,招商银行通过为客户每月发放补贴券的方式,给予一定的消费贷利率优惠。
“今年7月至8月在招行办理‘闪电贷’的客户,在使用补贴券后,最低年化利率仅为3.95%。”一位来自招商银行的客户经理对《金融时报》记者介绍,“之前,招行‘闪电贷’的利率为4.5%,今年以来一路下降至4.032%,直到目前的4.0%以下。”
不过,在消费贷利率大范围下降的背景下,也有部分银行依旧“按兵不动”。广发银行信贷经理表示,“广发银行消费贷最低利率一直为4.8%,近期也没有下降,最高办理额度为20万元。”
利率优惠仅限特定客群
事实上,虽然绝大多数银行调低了消费贷最低年利率,但并非所有的客户都能享受到最大优惠力度。《金融时报》记者在采访时发现,多家国有大行仅为该行的优质客户提供最低消费贷利率。
“当前,我行消费贷款利率在3.8%至4.2%之间浮动,具体要看客户的信用资质和资产状况。”工商银行北京分行某支行的客户经理表示,在该行星级评定越高的客户,享受的贷款利率优惠力度就越大。
“有一定的资产且属我行房贷、信用卡等业务领域的客户,才能办理我行消费贷款。”农行某信贷经理提到,与农行业务往来比较少的客户,无法办理该行的消费贷。
同时,银行消费贷款的投放也存在一定的企业偏好。在为客户发放个人消费贷款时,银行通常会向客户了解其所在的工作单位等信息。一般而言,银行更加倾向于给国有企业、事业单位的在职员工提供较大的利率优惠。
北京银行相关工作人员告诉《金融时报》记者,该行“京E贷”贷款利率和客户的工作单位性质息息相关,“我们针对不同的客群有不同档位的利率优惠。目前,我行‘京E贷’最低利率为4.35%,仅为医生和老师群体提供;国企及事业单位的员工申请利率为4.8%左右。根据职业不同,最高利率可达8.0%以上。”
招商银行则设置了企业“白名单”,“白名单”企业员工才可享受最低消费贷款利率。农行方面也表示,只有在国企等单位上班的客户,才有资格办理该行消费贷。
避免非理性过度负债
银行下调消费贷利率受多方因素影响。“从大环境看,为应对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国内宏观政策逆周期调节,财政金融政策持续发力,市场流动性保持合理充裕,市场利率中枢下移,自然带动消费贷等小额信用贷款成本下降。”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宏观研究员周茂华在接受《金融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对信贷产品定价具有导向作用。今年以来,央行已接连两次下调LPR。7月20日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1年期LPR为3.7%,5年期以上LPR为4.45%。随着LPR报价不断走低,银行也借此下调贷款利率。
同时,自今年5月以来,个人消费贷数据“转正”,个人消费信贷市场正在逐步恢复。通过降低消费贷利率,银行也可更好地满足居民逐渐释放的消费需求。
7月13日,在国新办举行的2022年上半年金融统计数据情况新闻发布会上,人民银行调查统计司司长阮健弘表示,上半年住户贷款增加2.18万亿元,其中消费贷款增加6468亿元。
“从目前的趋势来看,全球通胀压力高企、利率中枢抬升,意味着国内利率下行空间变得较为有限。目前的小额信用贷利率水平对于消费者来说无疑是有利的。”周茂华表示。
值得注意的是,银保监会消费者权益保护局此前发布风险提示,提醒消费者要坚持量入为出的消费观,合理使用信用卡、小额信贷等服务。
前述招商银行客户经理也表示,消费贷逾期将会影响个人征信,今后客户在银行贷款均会受到影响。
对此,周茂华建议,“对于普通消费者来说,在享受小额消费贷便利的同时,需要综合考虑个人财务杠杆的可持续性,避免非理性过度负债;同时,需要认真仔细分析消费贷条款信息,做到明明白白消费。”(记者 张冰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