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中小银行风险防范以及资本补充问题备受关注。近日,银保监会相关部门负责人表示,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中小银行风险防范,多措并举增强资本实力和风险抵御能力。今年以来,银保监会积极会同财政部、人民银行加快推动地方政府发行专项债补充中小银行资本。
《金融时报》记者注意到,目前中小银行资本充足率有所提升,但依旧与大中型银行存在一定差距。银保监会披露的数据显示,截至今年一季度末,城商行和农商行的资本充足率分别为12.82%和12.33%,均低于商业银行15.02%的平均水平。可见,中小银行发债“补血”需要持续推进。
“下一步,银保监会将按照‘省里有方案、能快则快、分批发行’的原则,督促地方政府尽快上报方案,加快审批进度,及早完成专项债发行工作,发挥其防风险保稳定促增长作用。”上述负责人表示。
3200亿元专项债将加速落地
今年以来,全国多地发行专项债券用于中小银行补充资本金。上述负责人表示,上半年,经国务院批准,已向辽宁、甘肃、河南、大连四省(市)分配了1030亿元专项债额度。“近期,还要批准一些地方的专项债发行方案,预计到8月底,将完成全部3200亿元额度的分配工作。”
“由于部分中小银行内源性补充资本不足,外源性融资渠道狭窄,信用扩张受限,制约一些中小银行服务区域实体经济的能力。”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宏观研究员周茂华认为,专项债在为部分中小银行资本补充提供新工具的同时,也扩展了专项债资金的使用范围。
据了解,根据相关管理办法,此前专项债资金主要用于交通基础设施、能源、农林水利等七大领域。2020年7月1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允许地方政府专项债合理支持中小银行补充资本金。
今年5月,国务院印发《扎实稳住经济的一揽子政策措施》,再次提出加快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发行使用并扩大支持范围。
“通过专项债补充银行资本金,体现了财政和金融政策的协同发力,拓宽了部分中小银行融资渠道。”周茂华对《金融时报》记者表示,专项债的资金来源稳定、资金规模较大,且资金利率和期限基本确定;同时,通过市场化运作和退出方式,专项债有助于推动部分中小银行完善内部治理,健全内控机制,提升资金使用效率,以及防范潜在的道德风险。
从相关案例来看,目前专项债补充中小银行资本主要有金控模式、协议存款和认购可转债等三种模式。周茂华认为:“这三种模式各有优势和不足,各区域需要根据自身情况选择适当模式。”
永续债和二级资本债发行规模大增
除了金融管理部门的专项支持,各家银行业金融机构也在积极探索多元“补血”渠道。今年以来,中小银行“补血”动作频频,多家银行通过发行二级资本债、永续债、可转债等方式补充资本金。
“中小银行除了内源性补充资本方式以外,还可以通过股权融资以及债权融资补充资本。”周茂华表示,在债券融资方式中,较为常见的是发行永续债和二级资本债。
《2022年第一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也提到,要加大对中小银行发行永续债等资本补充工具的支持力度,提升银行服务实体经济和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的能力。
“对于中小银行来说,永续债可以补充其他一级资本,发行门槛相对较低,而对投资人来说,其收益率相对较高,且属于信用风险低的优质资产。”周茂华表示,二级资本债是银行补充二级资本的常用工具,二级资本债的发行审批流程相对简便,对银行是否上市没有硬性规定;同时,二级资本债发行的利率相对于普通金融债券收益率高,也在一定程度上受到投资者欢迎。
根据中国债券信息网披露的信息,今年上半年,商业银行发行永续债规模接近1600亿元,其中,中小银行是永续债发行的“主力军”。据统计,今年以来,已有包括苏州银行、莱商银行、厦门国际银行、民泰银行等在内的十余家中小银行发行永续债。
与此同时,二级资本债也越发受到银行青睐,且发行人范围已经下沉至相对较大数量的区县级农商行等中小型银行。Wind数据显示,截至7月19日,商业银行今年已累计发行46只二级资本债,合计发行规模4017.50亿元。从发行主体来看,中小银行占据一半以上。
不良资产处置工作仍需推进
《金融时报》记者注意到,近年来,银保监会等部门在持续推动中小银行资本补充的同时,也加强了对不良资产的处置工作。
“我们非常重视中小银行特别是小银行的健康发展。”中国银保监会副主席肖远企6月23日出席“中国这十年”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时表示,“我们过去5年累计处置中小银行不良贷款5.3万亿元,这个力度是非常大的。”
值得注意的是,业内专家认为,不良资产处置过程中面临清收难度大、成本高等问题,尤其部分中小银行缺乏不良资产处置的专业化团队,不良资产处置工作仍面临挑战。
上述负责人表示,今年前5个月,中小银行累计处置不良贷款3943亿元,比上年同期多处置1072亿元。“要做实做准中小银行不良资产分类,丰富不良贷款处置渠道,积极开展剥离不良贷款分省试点工作。”
周茂华认为,中小银行不良资产处置需要化被动为主动,不仅要从源头防范,加强风控能力,还要培养和组建专业团队,提升不良处置专业水平,降低不良处置成本。同时,银行也要加大处置方式创新,可以通过债务重组、债转股、不良转让、不良证券化等方式化解风险。
光大证券金融业首席分析师王一峰表示,后续推动中小银行改革化险,既要做好专项债补充资本,修复银行资产扩张及可持续经营能力,还要拓宽风险处置资金来源,以“被处置机构自救—市场化资金并购重组—地方公共资源—金融稳定保障基金”为递进顺序,“一行一策”稳妥处置重点高风险机构。(记者 张冰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