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7月21日,世界的目光投向中国,投向人民币。这一天晚间,酝酿已久的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揭开了神秘面纱!“这次汇率改革掌握的时机非常好”“人民币汇率机制调整标志着中国经济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更加灵活”……2005年7月22日上午,在人民银行召开的货币政策咨询会上,国内外十多名经济学家传递出一致声音——人民币汇率改革正当其时,有助于中国经济积极调整结构,也有利于国际经济的平稳发展。
这是《金融时报》在2005年7月23日头版刊登的报道《人民币汇率机制改革恰逢其时 央行邀请国内外十多名经济学家研讨人民币汇率机制改革工作》中所描绘的场景,记录着我国人民币汇率改革历程中浓墨重彩的一笔。
将时间的指针拨回2005年7月21日,这一天,中国宣布启动了对中国乃至世界经济都将产生深远影响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中国按照主动性、可控性和渐进性的原则,正式实施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人民币汇率不再盯住单一美元,形成更富弹性的人民币汇率机制。
近年来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人民币汇率改革步伐稳健,不断向着越来越市场化的方向前行。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司青年课题组撰文指出,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逐步形成了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近几年来,这一汇率制度经受住了多轮冲击的考验,人民币汇率保持了基本稳定。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将继续坚持市场化方向,优化金融资源配置,增强汇率弹性,更加注重预期引导和与市场沟通,在一般均衡的框架下实现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
汇改成效斐然 人民币汇率双向波动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不断发展和国际化程度不断加深,“人民币汇率”日渐成为国际金融界“出镜率”最高的词汇之一。继2005年人民银行启动人民币汇率改革后,本着主动性、可控性、渐进性原则,人民币汇率改革的各项主要措施陆续出台。此后,经过2007年、2012年和2014年连续三次调整,人民币对美元交易价日浮动幅度从3‰扩大至2%,人民银行基本退出外汇市场常态化干预,人民币汇率弹性显著增强。
2015年8月11日,人民币汇率改革迎来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步。为增强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的市场化程度和基准性,人民银行决定参考上日银行间外汇市场收盘汇率,完善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报价。一方面,在中间价形成机制上充分体现市场供求对汇率形成的决定性作用,提高中间价的市场化程度;另一方面,顺应市场的力量对人民币汇率适当调整,使汇率向合理均衡水平回归。2016年2月,明确了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形成机制,提高了汇率机制的规则性、透明度和市场化水平。
当前,面对复杂的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愈行愈稳,人民币汇率保持基本稳定。2019年和2020年,受外部冲击影响,人民币汇率曾一度破“7”,之后又在市场力量推动下回到“7”下方,2021年,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小幅升值2.3%。人民银行有关负责人在回答《金融时报》记者提问时表示,人民币汇率走势,长期取决于基本面,短期内市场供求和美元走势也会产生较大影响。市场化的汇率形成机制有利于发挥价格杠杆调节供求平衡的作用,在宏观上起到调节经济和国际收支“自动稳定器”的功能。中国作为一个大国,制造业门类齐全,产业体系较为完善,出口部门竞争力强,进口依存度适中,人民币汇率波动对中国国际收支有很强的调节作用,外汇市场自身会找到均衡。
目前来看,在中美经贸摩擦、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并在全球蔓延、地缘政治风波、国际金融市场动荡等多轮重大冲击考验中,人民币汇率均能迅速调整,并在较短时间内恢复均衡,有效发挥了对冲的作用。人民币汇率双向浮动的弹性明显增强,汇率预期总体平稳,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保持了基本稳定。
坚持稳健经营 风险中性理念逐步深化
温州某打火机生产企业积极加强整合和创新,投入巨资进行技术改造,尝试走高端化道路;新疆番茄产业中的大户——中粮新疆屯河通过向上游扩展、新建、技改、内部优化、并购等方式扩大生产规模,降低生产成本……
涉外企业通过加快结构调整步伐,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保持了强劲的出口盈利能力。《金融时报》记者在2008年7月的报道《汇改三年痛并快乐地走过》中写道:“虽然,人民币对美元汇率3年来一直是上升态势,让不少靠低附加值、低利润在国际市场打拼的企业颇为‘受伤’,但其对我国经济结构调整的效果也逐渐显现。优胜劣汰的残酷现实,逼迫一些有眼光的企业开始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从依靠低价竞争转向更加注重品牌和质量……”
汇率波动幅度的增大既带来了更多的机遇,也对企业管理汇率风险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江苏索普(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胡宗贵每天早晨只要有空,就会上网查看人民币汇率变动情况,关心汇率变动对企业的影响。他这些习惯都缘自2005年启动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
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随着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的推进,汇率风险管理成为涉外企业必须面对的一个重要课题。
2005年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以来,为帮助企业更好面对汇率风险,国家外汇管理局坚持实需交易、风险可控、市场导向原则,由简单到复杂、由基础到衍生,逐步增加外汇市场交易品种。目前,国内外汇市场已形成涵盖远期、外汇掉期、货币掉期和期权的衍生品产品体系,2021年交易量达22.6万亿美元,较2012年增长6.5倍,为市场主体管理外汇风险提供了重要支持。
“我们没有想通过汇率变动去赚汇率的钱,而是专注在一定的汇率区间内保障合理的贸易利润,也正因为这个理念,我们公司汇率风险管理取得了良好成效,较好地规避了汇率风险。”某长期从事出口贸易的服饰公司负责人在接受《金融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现在,像上述服饰公司一样积极参与到外汇套保中的中小微企业不在少数。在多方努力下,近年来,我国市场主体汇率风险防范意识有所增强,企业汇率风险管理水平稳步提升。数据显示,2021年,企业利用远期、期权等外汇衍生产品管理汇率风险的规模较2020年增长59%,企业套保比率上升4.6个百分点至21.7%;2022年一季度,企业利用外汇衍生品的规模同比增长29%,外汇套保比率较2021年提高4.2个百分点。(记者 马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