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2024年,昆明物流业总收入将突破5000亿元

发布日期:2022-08-24 09:15:19 作者: 来源:云南网
【字体:

近日,昆明市印发借助中老铁路开通推动国际物流枢纽建设三年行动方案,加快昆明打造成为国内大循环重要节点和国内国际双循环的门户枢纽和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提出到2024年的发展目标。通过实施健全通道、畅通物流、贸易衔接、产业带动四大行动,力争到2024年实现全市物流业总收入突破5000亿元,全市外贸进出口规模突破3000亿元。

一起来看看行动方案中的具体内容:

发展目标

——通道设施网络进一步完善

中老铁路沿线货运节点、场站等基础设施有效改善,货运通道内外循环全部打通;完成商贸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建设,获批陆港型、空港型国家物流枢纽。

——物流运营组织效率大幅提升

中老铁路常态化、规模化运行,国际货运列车年开行1000列以上;市域内主要铁路货运场站年集结货物不低于700万吨;王家营铁路枢纽基础设施建设满足口岸运营功能,通关便利化水平持续提升。

——现代物流产业规模大幅提升

全市新增4A级以上物流企业不少于5家,新增4星以上冷链物流企业不少于3家。全市物流业总收入力争三年翻番,突破5000亿元,年均增长41%,占全省物流业总收入比重达到50%。

——外贸规模质量巩固提升

全市外贸进出口规模力争达到三年翻番,突破3000亿元,年均增长26%;服务贸易总额年均增长12.5%以上;新增国家级外贸转型基地1个,省级外贸转型基地1个,加工贸易梯度转移重点承接地加快建设,外贸新业态新模式加快发展,获批国家加工贸易产业园基地。

健全联通网络,提升通道能力

昆明市将建设3个“服务全省、承接国内、辐射南亚东南亚”的通道核心枢纽,加快铁路干线瓶颈路段扩能改造。扩能南线,实施老昆玉铁路电气化扩能改造项目;顺畅西线,启动安宁温泉至读书铺段货线扩能改造;完善东线,推进昆明铁路枢纽货运东外环线前期研究。实施铁路专用线补短板工程,加快推进国际航空物流枢纽建设,加快实施昆明长水国际机场改扩建工程,完善货运设施和服务配套。适时恢复、新开国际航线,积极发展全货机国际航线,推动货运航空公司等在昆明设立物流基地。

实施畅通工程,完善物流体系

加快形成5个物流集聚区,引领业态集聚发展。昆明市将搭建高效专业的国际班列和通道经济市场化运营主体,协同打造货运信息平台,支持企业在中老铁路沿线重要物流节点建设边境仓、海外仓,做大做优专业物流。并大力发展多式联运集装箱冷链运输,常态化开行中老冷链班列,全面完成昆明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建设任务。此外,昆明市将完善铁路口岸功能,推进王家营海关监管作业场所建设,到2025年获批成为国际班列铁路枢纽节点城市,适时启动特殊商品指定监管场所申报工作。依托中国(云南)国际贸易“单一窗口”,探索推行“关铁通”模式,优化“一体化入仓+通关+跨境运输模式”全流程服务,搭建多式联运跨境物流信息平台。

推动贸易衔接,提升配置能级

依托中老铁路通道及沿线丰富的农产品、林产品、矿产品等资源优势和国内外市场需求,加快布局建设咖啡、橡胶、茶叶、粮食、果蔬、中药材、花卉、木材、建材、钢铁、有色金属、机电等区域性国际大宗商品集散、加工、交易中心。一方面,大力推动“云品出滇”,巩固农产品、机电产品、劳动密集型产品、化工产品等传统产品出口优势,不断提高本地产品、高技术产品、高附加值出口占比,扩大优势产品出口;另一方面,支持企业从老挝、泰国、马来西亚等东盟国家进口金属矿砂、天然橡胶等大宗商品、水果、木材等特色商品和消费品,推动形成南亚东南亚商品展示和交易中心,创建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另积极开发中老铁路特色文化旅游产品,加强与老挝交流合作,共同打造中老铁路旅游精品线路,依托中老铁路沿线旅游资源面向国内外游客推出个性化、多样化的文化旅游产品和线路。

聚焦产业带动,发展跨境合作

推进跨境产能合作,打造跨境产业合作示范区。探索建立总部及研发、销售、结算环节在昆明,制造、装配环节在境外的跨境产业合作模式。积极推动自贸试验区昆明片区、高新区等开发开放园区与老挝磨丁经济特区、老挝万象赛色塔综合开发区等形成错位发展、互补融合、联动支撑的发展格局,共同打造产业集群。加大对境外园区支持力度,引导具有一定规模实力、品牌优势和市场基础的企业到南亚东南亚建立生产和服务基地,重点在老挝、缅甸、泰国、柬埔寨、越南等国家开展农业园区、现代物流园区、加工园区等投资合作,打造一批绿色食品、装备制造、钢铁、建材、化工、物流等境外产业基地。

据悉,昆明市将成立专项行动工作领导小组,加强部门分工协作与资源共享,调动市内开放平台融入滇老(挝)合作“一盘棋”。

云南网记者 张雁群 实习生 赵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