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扶贫新举措 倾情“三农”兴产业

发布日期:2020-03-26 11:47:00 作者: 来源:云南网
【字体:

  原标题:创新扶贫新举措 倾情“三农”兴产业

  陈红武同志,中共党员,现任中共泸西县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泸西县农业农村和科学技术局党组书记、局长,长期以来一直在农业部门工作,历任县农业局党委书记、县易地扶贫搬迁工作推进协调小组办公室专职副主任等职,担任县农业农村和科学技术局党组书记、局长以来,针对泸西县农业产业“散、小、弱”特别是组织化程度低的现状,他带领农业系统全体干部职工,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扶贫开发重要战略思想,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压实责任、尽锐出战,精确规划脱贫攻坚产业发展“路线图”,精准打通产业扶贫“主渠道”,积极探索产业资金整合“新模式”,不断创新扶贫脱贫的工作机制,为全县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做出了积极的贡献。2017年泸西县在全省“三农”发展综合考评中名列“四类县”第一名,2018年12月泸西县顺利通过了贫困县退出省级评估检查。

  培植产业 加注脱贫干细胞

  泸西县属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国家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滇桂黔石漠化片区县、云南省革命老区、云南省生态脆弱贫困县。全县辖5镇3乡、15个社区71个居民小组、72个村委会439个村民小组,总人口44.39万人,其中农业人口33.24万人,占总人口的74.88%。泸西县作为农业大县,产业扶贫是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关键举措和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保障,也是巩固长期脱贫成果的根本举措。在脱贫攻坚工作中,陈红武同志始终坚持把发展产业作为泸西实现贫困人口稳定脱贫的主要途径和长久之策,带领全县农业系统广大干部职工,立足泸西资源禀赋,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实施产业扶贫,有效提高贫困地区自我发展能力,实现由“输血式”扶贫向“造血式”扶贫转变。围绕“烟、果、菜、花、畜、药”等特色优势产业,使泸西县被列入云南省生猪、牛羊、蔬菜、中药材、花卉、水果6大重点产业基地县,并成为云南省农业产业发展的30个重点县之一。在实施脱贫攻坚的过程中,他注重扶持建设一批贫困人口参与度高、对贫困户脱贫带动能力强的特色产品加工、服务基地,全县贫困乡镇、贫困村特色产业突出,特色产业增加值显著提升,品牌产品占比显著提升。通过努力,全县有贫困户的78个行政村都扶持建立了1—2项重点产业,每户贫困户都有1—2个重点发展产业,真正实现了户户有项目增收,人人有脱贫门路,奠定脱贫不返贫的产业基础。目前,全县已建成优质水果基地26.61万亩、标准化蔬菜基地14万亩、花卉苗木基地1.3万亩、生物产业基地7.8万亩,国家和省级畜禽标准化养殖示范场7个、规模养殖场156个,形成了一大批“连片成带”的产业基地。泸西县累计带动建档立卡贫困户16187户57926人通过发展产业实现稳定增收。

  搭建平台 唱好脱贫增收戏

  基层党组织在脱贫攻坚中承担着非常重要的责任,如何把加强基层党建同脱贫攻坚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在脱贫攻坚中的领导核心作用,强化政治引领和服务功能,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带领群众致富奔小康的坚强战斗堡垒?这是陈红武同志一直思考的问题。经过深入调研,他有了一个让村集体、农业经营主体、贫困户三方实现利益共享的初步想法,那就是搭建一个平台,让他们通过这个平台充分发挥各自的长处和优势,实现互惠共赢、皆大欢喜。经过向县委政府领导汇报请示,他的这一想法得到了落地:泸西县于2017年在全省率先开展了新型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带动建档立卡贫困户全覆盖试点工作!陈红武同志作为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他积极组织开展“党总支+合作社联农户连龙头企业”的“村社合一、社企共融”模式,有效解决了村集体经济组织普遍存在的“无钱办事”、“无力办事”问题,发展壮大了村级集体经济,推动了“空壳村”脱贫摘帽、“薄弱村”脱贫增收,加快形成了群众脱贫、企业壮大、产业发展的良好局面。全县81个村(居)委会都成立了村级农业综合开发服务社,服务社和其它新型经营主体共有入社(会)员17.2万人,辐射农户5.4万户,带动贫困户2552户,户均实现增收6000余元,全县所有行政村集体经济收入均达2万元以上,实现了建好一个党组织、办好一个合作社、壮大一个集体经济、做强一批龙头企业、致富一方百姓的“五个目标”。

  急民所急 金融扶贫解民忧

  打好脱贫攻坚战,金融扶贫是其中关键的一环。但长期以来涉农贷款融资金额较小、风险大、利润低,且难以提供合法、有效、足值的担保而导致部分银行对涉农贷款产生“畏贷”行为。如何解决农业产业发展过程中“贷款难”“贷款贵”的难题?陈红武同志决定抓住党的十九大作出的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良好时机,在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的基础上,探索开展农村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试点工作。为促成这项业务的开展,他多次主动找各个金融机构沟通洽谈,寻求合作。功夫不负有心人,最终,县农科局与县农业银行达成了合作协议,陈红武同志还为这项金融产品取了个很顺应形势、很接地气的名字:“乡村振兴贷”。2018年8月8日,泸西县在全省率先开展了“乡村振兴贷”试点工作,并被《云南日报》头版报道。“乡村振兴贷”试点工作,一方面解决了贷款“难”的问题:农户仅凭《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企业仅凭《农村土地流转经营权证》作为抵押,即可申请贷款;另一方面又解决了贷款“贵”的问题:年利率为4.785%,在基准利率4.35%基础上仅上浮10%。白水镇益谷村农户候飞用自家16亩承包地向银行作抵押获得了10万元的“乡村振兴贷”贷款,他十分感慨地说:“多亏了陈局长给我们带来的好政策啊,用自家的承包地抵押就可以轻松贷款了,我以后再也不用为今后的生产生活资金发愁了!”。到泸西来投资发展的云南宏升蔬菜种植公司用公司流转的5000亩土地的经营权作为抵押也获得了2000万元的“乡村振兴贷”贷款,公司负责人罗培鑫也对陈红武同志创新实干、敢于担当、为企业排忧解难的精神赞不绝口。“乡村振兴贷”试点工作启动以来,已累计发放“乡村振兴贷”贷款2.14亿元,切实解决了全县广大农户和农业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规模化、集约化经营的贷款需求。

  多方寻援 社会力量助脱贫

  社会扶贫是构建国家扶贫战略“三位一体”格局的重要一极。作为农业大县的泸西,有众多的农业龙头企业,如何调动他们参与脱贫攻坚的积极性,发挥好社会扶贫的最大效应,陈红武同志心中一直有自己的“盘算”。他最终动员了有实力、有优势的明康汇生态农业集团云南泸西种植公司和云南牛牛牧业公司在泸西掀起社会扶贫的热潮。明康汇公司通过与母公司海亮集团慈善基金会对接开展“雏鹰高飞”援助工程,在泸西范围内资助了27名孤儿、贫困少年到海亮教育集团免费学习,并为公司所在地金马镇建档立卡贫困户捐资捐物20万余元。牛牛牧业公司积极参与“万企帮万村”精准扶贫行动,坚持“输血式”和“造血式”扶贫相结合,通过产业联村、项目带村等手段,与白水镇、金马镇、三塘乡、永宁乡、向阳乡、午街铺镇、旧城镇7个乡镇75个村3500多户10170人形成饲草种植收购利益联结体,其中涉及建档立卡贫困户1064户5071人。同时,陈红武同志还动员倡议了全县50余家涉农企业为贫困地区捐款了30余万元。

  没有壮美的豪情,怎画这春的胜景?开拓创新、锐意进取的陈红武同志,像一只勤劳的蜜蜂,既乐于酿蜜,又乐于奉献,时刻本着富民为先的原则和孜孜不倦的执着,为泸西的精准脱贫工作锲而不舍。昨日可堪赞,今朝更好看!回首望,泸西大地,芳草正茵茵,春光无限好,看今朝,乡村振兴的春风劲吹泸西广袤的希望田野,陈红武同志这头红土高原上的老黄牛又开始了新的耕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