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示范区

发布日期:2020-01-10 11:57:26 作者: 来源:昆明日报
【字体:

  原标题:国家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示范区 生态修复示范区 川滇综合交通枢纽 滇东北区域性中心城市 奋力开创东川转型发展新局面 

  2019成绩

  成绩1

  统筹整合使用财政涉农资金6.8亿元,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提升、水电路等项目87个;投资2.56亿元,实施村级光伏扶贫项目119个,已全部并网发电;投入东西部协作资金4600万元,实施沪滇帮扶协作项目13个。实施产业扶贫“百千十”工程,推进就业扶贫“六项行动”和“45555”措施,东川就业扶贫荣获全国“优秀项目奖”,区就业再就业管理服务中心被表彰为全省“三区三州”及其他贫困地区事业单位脱贫攻坚先进集体。

  成绩2

  签约和引进“滇铜京运第一镇”特色小镇、东方希望集团生猪养殖、云内动力德奥通航小家电生产园、一名微晶玻璃产城一体化等亿元以上项目,全年累计新引进投资项目52个,签约金额84.07亿元,其中已开工37项,开工率达71.1%。“东川大洋芋”获批农产品国家地理标志。

  成绩3

  重大项目快速推进,143个区级重点项目完成投资25亿元。功东、东格、格巧高速公路相继建成通车,水井山水库实现供水,白鹤滩电站库区移民安置项目有序推进。

  成绩4

  全年空气质量优良率达100%,呈逐年提升趋势。完成各类林业生态建设任务8.72万亩,完成义务植树82万株,实施花椒种植2万亩,完成经济林果提质增效1.41万亩,森林管护面积163.54万亩,森林覆盖率达38%。区林业和草原局荣获“全国绿化模范单位”称号。

  成绩5

  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实现城镇新增就业4124人,完成农村劳动力培训32748人、转移就业26997人,实现转移就业收入4.3亿元。

  2020实干

  推动东川转型发展,须顺应发展大势,坚持高质量发展理念;须明确目标方向,坚持国家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示范区、生态修复示范区、川滇综合交通枢纽、滇东北区域性中心城市的“两示范一枢纽一中心”的发展定位;须保持战略定力,坚持“11311”工作思路;须聚焦重点突破,坚持“1+5产业体系”发展路径。

  ◆在脱贫巩固上精准发力。按照“四个不摘”要求,层层压实责任,持续抓好脱贫成效巩固工作。

  ◆在项目建设上精准发力。把项目建设与全区各级各部门考核奖惩、评优评先、干部提拔严格挂钩。力争全年实施亿元以上重点项目50个以上、3000万元以上重点项目100个以上,完成区级重点项目投资75亿元。

  ◆在内培外引上精准发力。优选一批重点产业项目进行精准扶持,全面压实招商引资“双十”责任体系,全面深化园区体制机制改革,全力打造诚信政府、服务政府,严格兑现招商引资各项优惠政策。

  ◆在生态环保上精准发力。以落实中央环境保护督察整改工作为契机,按照“点”上抓整治、“面”上见成效、“根”上建机制要求,确保件件有落实、条条改到位。

  ◆在城乡统筹上精准发力。强化城市规划设计,完成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编制,突出城市色调、街道立面、建筑形态等方面的引导管控,协调城市景观风貌。

  ◆在民生保障上精准发力。落实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加强就业培训和就业援助,抓好大学生、城镇就业困难人员等群体的就业帮扶。把教育事业作为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德政工程,加大医疗卫生投入力度,不断完善社会救助体系,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持续深入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

  ◆在县域治理上精准发力。努力走出一条具有东川特色的县域治理现代化路子。

  昨日,中共东川区委四届九次全体会议召开。

  2019年,是东川极不平凡的一年,也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一年来,东川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十九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云南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按照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团结带领全区广大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历史性地摘掉了深度贫困县的帽子,突破不通高速的交通瓶颈,坚定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信心决心,转型发展迈出坚实步伐。

  以主题教育为抓手,坚持学深悟透、融会贯通,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断引向深入。

  以脱贫攻坚为统领,坚持尽锐出战、决战决胜,实现深度贫困县率先高质量脱贫摘帽目标。全区8个贫困乡镇(街道)146个贫困村全部脱贫出列,28731户104283名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圆满通过贫困县退出省级专项评估检查和国家抽查,实现深度贫困县率先高质量脱贫摘帽目标。

  以思想转型为先导,坚持站高谋远、科学研判,进一步凝聚了高质量发展的广泛共识。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充分发挥区委把方向、管大局、做决策、保落实的作用,明确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11311”的工作思路。全面总结近年来生态文明建设情况,制定出台《关于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入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 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的决定》,深刻回答了东川转型发展“从哪转、怎么转、转到哪”等重点问题。

  以项目招商为动力,坚持改革创新、狠抓落实,不断增强县域经济发展的动力活力。把招商引资和向上争取项目资金作为“一把手”工程,制定出台招商引资、向上争取项目资金等“四梁八柱”的政策体系,打出“123333”优化营商环境“组合拳”,加快推进“企业吹哨、干部报到”、行政审批相对集中、“容缺受理”等改革事项,发展软环境不断优化。

  以环保整改为契机,坚持举一反三、标本兼治,生态环境得到持续改善。以央视媒体曝光问题和中央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为契机,制定10个整治方案,开展大排查大整治。

  以民生福祉为根本,坚持多措并举、加大投入,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稳步提升。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巩固“全国健康扶贫先进县区”成果,成功创建为“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全国第三批健康促进县区”。

  以党的建设为引领,坚持动真碰硬、落细落小,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要位置,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严格落实意识形态责任制,严格落实好干部标准,抓实“基层党建创新提质年”各项任务,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得到加强,形成风清气正、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

  当前,东川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具备更加坚实的转型基础、更加接近转型发展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加深刻认识转型发展的重要、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转型发展的蓝图。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东川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对云南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按照省委十届九次全会、市委十一届八次全会和省委、市委经济工作会议的安排部署,紧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任务,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持以改革开放为动力,持续做好“六稳”工作,统筹抓好促增长、保就业、惠民生、防风险、强党建,全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开创东川转型发展新局面,坚决夺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伟大胜利。

  促增长。坚持内培外引、优化营商环境、精准运用政策“三轮驱动”,把项目建设作为“一把手”工程,坚持全年“以项目论能力、以项目论实绩、以项目论担当”。

  保就业。坚持就业优先战略,把保就业作为政治任务抓紧抓实,聚焦易地扶贫搬迁进城安置人员、矿山失业待业人员、城市低收入群体等重点群体,统筹分类施策,精准找岗、引岗、送岗、稳岗到户到人,增强就业培训针对性和转移就业稳定性,确保区内适龄且有劳动力人员无一人失业。

  惠民生。顺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持续抓好已脱贫人口的脱贫成效巩固,不断完善交通、文化、体育等基础设施,补齐发展短板,保障基本民生,让全区人民过上更加美好幸福的生活。

  防风险。深刻认识和准确把握改革发展稳定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有效防控和驾驭各种风险,防止和排除一切不确定因素的干扰,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的主动权。

  强党建。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以党的组织体系建设为重点,强化党建引领,着力加强干部队伍的教育培训。

  始终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打造“讲政治、懂业务、敢担当、有德行”的高素质干部队伍,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为推动东川转型发展提供坚强组织保证。

  坚持思想建党,永葆“讲政治”的党员本色。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始终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坚定信仰者、忠实践行者,旗帜鲜明讲政治。

  坚持学习为先,打造“懂业务”的干部队伍。开展学习型党组织、学习型机关建设,引导党员干部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持续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

  坚持强基固本,筑牢“敢担当”的坚强堡垒。突出党建引领,以组织体系建设为重点,健全完善“大党建”工作体系,推进机关、事业单位、农村等各领域党组织建设,着力培养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干部队伍。

  坚持修身立德,强化“有德行”的思想自觉。坚持德才皆备、以德为先,引导广大党员干部讲党性、重品行、做表率,见贤思齐、崇德向善,自觉强化政治品德、职业道德、社会公德和家庭美德。

  坚持正风肃纪,全力打造清风东川。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两个责任”,认真实践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维护党的肌体健康和队伍纯洁。(记者 张星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