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往布楞沟村的路曲折险峻,非常颠簸。
山大沟深,道路陡峭,黄沙漫天。2013年2月,习近平绕过九曲十八弯,来到海拔近2000米的临夏回族自治州东乡族自治县布楞沟村,入户看望老党员和困难群众。
△布楞沟村的土路
湖南 十八洞村
2013年深秋,湘西花垣县十八洞村。沿着长满青苔的崎岖小路,总书记走进苗族贫困村民施齐文的家。
△群山环绕的十八洞村
△潮湿的气候给村里的石阶披上了一层湿滑的青苔。
简陋的苗寨狭窄拥挤,木质地面凹凸不平,谷仓、床铺、灶房、猪圈,习近平一一察看。施齐文的老伴石爬专大娘怕总书记绊倒,拽着他的手,紧紧跟随。正是在与十八洞村村民的一场座谈中,总书记首次提出“精准扶贫”理念。
内蒙古 阿尔山
2014年农历春节前夕,内蒙古大草原千里冰封。习近平顶风踏雪,冒着零下30多度的严寒,来到地处边陲的内蒙古兴安盟阿尔山市。
△隆冬时节的阿尔山
阿尔山市地处林区,当时正处于禁伐后艰难的产业转型时期。习近平沿着棚户区雪后湿滑的道路,前往74岁的困难林业职工郭永财家,看望慰问。
△化雪成冰,郭永财家门外的道路湿滑泥泞。
安徽 大湾村
2016年初夏,安徽金寨县大湾村。这天下午,习近平沿着山路颠簸一小时,来到这个皖西村落考察脱贫工作。
△山坳里的大湾村
△村口的土路陡坡
总书记沿着陡坡前行,沿途察看扶贫项目,茶园、鱼塘、小型光伏电站……他边看边问成本效益,边走边算脱贫时间账。
青海 班彦村
2016年8月23日上午,脚蹬雨靴的习近平,深一脚浅一脚,行走在泥泞的工地道路上。这里是正在实施易地扶贫搬迁的青海省互助县班彦村,新村建设正如火如荼。
△班彦村新村工地道路
习近平走进村民新居,问面积、看结构、探质量。在土族贫困户吕有金家,他与一家人围坐桌边,细细询问,亲切交流。
山西 赵家洼村
2017年6月21日下午,习近平驱车1个多小时,来到山西忻州市岢岚县赵家洼村考察。
△赵家洼村地貌
赵家洼村是吕梁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的深度贫困村。当天下午,总书记登上台阶,翻过土坡,接连走访了刘福有、曹六仁、王三女这三户特困户。
△习近平一行走在赵家洼村。
四川 三河村
2018年2月11日上午,雪后的大凉山艳阳高照,沿途雾凇银光闪闪。习近平乘车沿着坡急沟深的盘山公路,往返4个多小时,来到大凉山腹地的昭觉县三岔河乡三河村。
△这是去往三河村的土路,拍摄于总书记考察当天。
三河村平均海拔2500多米,是一个彝族贫困村。习近平沿着石板小路步行进村,先后看望了村民吉好也求、节列俄阿木两户贫困家庭。
△这位彝族同胞身后就是总书记当年走过的石板小路。
△习近平总书记弯腰经过这扇低矮的院门,看望了吉好也求一家。这是总书记到来前的场景。
△凉山州昭觉县三岔河乡三河村
习近平说,不怕路远,哪怕一天只看一个点,也要看到真贫。只有看到中国贫困的真实状况,我们才能作出正确的决策。
这次赴重庆考察调研,习近平换乘飞机、火车、汽车,历经7小时,专程来看一个贫困村,“解剖麻雀”。在华溪村,总书记说,脱贫攻坚是我心里最牵挂的一件大事。
唯此,才能理解他哪管山高路远,只顾风雨兼程。
(图片支持 央视记者 彭汉明 刘雨 于滨 央视内蒙古记者站、青海台、湖南台、山西台、六安台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