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总理答记者问看经济预期

发布日期:2019-03-18 16:53:07 作者: 来源:金融时报-中国金融新闻网
【字体:

   3月15日上午举行的李克强总理记者会发出了诸多信号,给出了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的预期。

  第一,中国经济会保持稳定增长,不会滑出合理运行区间。

  在回答英国路透社记者关于“中国经济面临的问题是否比之前预想得更为严重”这个颇为直白的问题时,李克强总理坦率地说,中国经济确实遇到了新的下行压力。但他强调,中国适度调低经济增长预期目标,用的是区间调控的方式,表明我们不会让经济运行滑出合理区间,可以说给市场发出的是稳定的信号。

  在世界经济都在放缓的背景下,中国经济面临的不确定因素的确很多。但要看到,中国经济的总量已经达到了90万亿元人民币,可以说“蛋糕”已经很大。在此基础上,去年能取得6.6%的增长实属不易,今年将经济增长目标定为6%至6.5%,是比较务实的选择。区间式的增长目标可以为调结构、促改革留出一定空间,也发出了我国经济一定会稳、长期向好的积极信号。

  从2019年前两个月的经济金融数据看,社会融资规模新增5.31万亿元,同比多增1.05万亿元,企稳回升,实体经济融资状况有所改善;信贷结构有所优化,企业中长期贷款增加,占比上升。得益于财政政策与地方债的发力,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6.1%,比2018年加快0.2个百分点,基建(不含水电燃气)投资同比增长4.3%,比2018年上升0.5个百分点,触底回升。上述数据的回暖表明,积极的财政政策与稳健的货币政策开始显效,虽然我国经济仍旧面临着较大的下行压力,但已经初步显现出向好趋势。

  第二,宏观政策会积极应对各种风险,但不会搞“大水漫灌”。李克强总理明确表示,搞“大水漫灌”,萝卜快了不洗泥,一时可能有效,但会带来后遗症,所以不可取。

  面对下行压力,宏观政策首先要保持定力。经济的一时下行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为了追求短期增长,搞强刺激,结果降低了增长的质量。因此,实施量化宽松、超发货币、重走过度依赖房地产等老路不合时宜,也不会是宏观政策的选项。正如总理所说,我们还是要坚持通过激发市场活力,来顶住下行压力。

  而具体到激发市场活力的手段,就是进一步深化改革,是用大规模减税降费“放水养鱼”,是优化营商环境,是继续为市场松绑、给企业腾位,是把资源的配置权交给市场。长期来看,只有改革才能激发出上亿市场主体的活力,把它们的创造力释放出来,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当然,在保持定力的同时,宏观政策也要主动作为,及时应对各类风险。这就需要货币政策保持稳健,继续疏通微观传导机制;财政政策加力提效;各类政策都要加强前瞻性、针对性,及时预调、微调。

  第三,中国将继续坚定不移地深化对内改革,扩大对外开放。李克强总理表示,改革开放这条路我们会继续走下去,而且应该越走越深入、越宽广,我们要继续坚持市场化改革的方向,政府要坚持推进市场化、法治化的改革。

  市场化改革的核心是确立和稳固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地位,不该政府管的绝不伸手,能让企业做的就让企业做;法治化改革的要义是建立法治、透明、公平的营商环境,实行公正监管。推进这两方面的改革,可以为企业营造稳定安心的预期和宜商的环境,也能够把现代市场经济在资源最优化配置、提高效率方面的优势充分释放出来。长远来看,这样的改革是我们应对经济下行压力、实现高质量增长的治本之策。

  此次外商投资法的表决通过,则昭示了我国扩大对外开放的决心。记者会上,有记者说,有舆论表示担心或质疑,认为这部法律的特别加速通过,大部分只是对美国压力的回应。对此,李克强总理回应说,对外开放是中国的基本国策,让中国人民普遍受惠,也有利于世界,我们何乐而不为?

  从根本上看,高水平对外开放是中国的必走之路,是基本国策,于我国、于世界都有益。因此,扩大对外开放是我国的不二选择,不存在回应哪一方压力之说。

  总之,前行路上压力愈大,预期越要稳,定力越要强。从李克强总理答记者问发出的信号中可以看出,沿着坚持改革开放、激发市场活力的道路走下去,中国经济便能够顶住下行压力,稳定前行,在合理区间中保持长期向好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