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特别是防止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是金融工作的根本性任务,也是金融工作的永恒主题。
2018年是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的第一年。这一年,银行业加快同业理财业务转型,金融体系自我循环、内部自我空转套利、银行资金“脱实向虚”等问题得到进一步遏制。同时,银行业综合运用现金清收、批量转让、资产证券化、债转股、损失核销等多种手段,加大处置不良资产的力度,服务实体经济能力提升。从内部入手,银行业进一步强化自身的内控管理,加大风险管控力度,内控合规建设成效显著。
标本兼治 合规经营
2018年,在国际国内经济下行压力等因素综合影响下,我国金融业发展面临不少风险和挑战。实体经济供需失衡,金融业内部失衡,二者循环不畅,结构性问题突出。风险隐患有主有次、有轻有重、有缓有急,防范化解金融风险,首先需要确保商业银行在合规的前提下依法经营,合规经营在这一年被提到前所未有的重要位置。
2018年1月,原银监会决定进一步深化整治银行业市场乱象,印发了《关于进一步深化整治银行业市场乱象的通知》,要求持续保持银行业监管高压态势,严肃惩处违法违规行为。同时印发的《进一步深化整治银行业市场乱象的意见》和《2018年整治银行业市场乱象工作要点》,着力引导银行业回归本源、专注主业、做精专业、合规经营、稳健发展。
严肃惩处违法违规行为,对违法违规和不审慎经营行为的处罚力度不断加大,成为2018年的“常态”。统计数据显示,仅2018年上半年,银保监会以及地方银监局(含分局)针对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违规行为,已经开具并披露了1640张罚单,罚没金额累计逾10亿元。12月份,中国银保监会又对外披露了10张大额罚单,6家银行被罚,罚金总额超过1.5亿元,这已是银保监会2018年第二次批量开出大额罚单。
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是一项系统性工程,必须标本兼治,依法依规。早在2018年6月份,银保监会主席郭树清就公开表示,要对所有违法违规行为全面排查,严肃处理,力争在最短的时间内把市场上的歪风邪气压制下去。从根本上建立起规范有序的金融市场体系,要更注重加强金融法治建设,补齐监管短板。在2017年银行业重点推进70多项补短板项目的基础上,2018年银保监会又新提出40多项补短板项目。
加强合规能力建设对于商业银行实现稳健经营、有序推进转型、防范金融风险,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2018年,银行业金融机构主动作为,将合规经营提升至经营战略中的更高位置,采取有效措施全面强化各级员工的合规经营意识,牢固树立“合规是价值源泉”“向合规要业绩”的经营思想。具体来看,多家银行组织梳理制度、开展自查自纠、梳理业务流程、优化系统功能模块,全方位推进查漏补缺,优化制度管理体系。很多银行还加大科技投入,充分发挥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理念在内控建设中的作用,提升“机防”水平。
作为经营风险的行业,银行业历来注重开展内控合规建设。在严监管、防风险的背景下,提升合规意识、强化风险控制、规避案件发生,将是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商业银行深化转型、实现稳健发展的必然选择。
重拳整治理财业务
2018年8月末,我国银行业非保本理财产品余额为21万亿元,理财业务已经成为银行机构重要战略性业务。
理财业务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逐步暴露出缺乏监管、野蛮生长的一面。一些同业、委外等业务开始“变形”,如多通道模式下套利链条被拉长、底层资产结构变得越来越复杂、理财业务多层嵌套等,推动泡沫在多个市场积聚,潜在风险和隐患正在积累。主动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理财业务是需要重点规范的领域。
去年以来,针对同业理财过快增长以及理财资金投资不规范等问题,银保监会重点整治同业业务以及资金空转问题,并且逐步着手建立较为完善的理财业务管理办法。2018年,“资管新规”和“银行理财新规”相继出台,对原先保本型理财产品作出明确规定,打破原有的刚性兑付,明确了投资者和金融机构对风险的认识,有效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的产生。2018年10月19日,银保监会公布《商业银行理财子公司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并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至此,“资管新规”框架下的3个配套细则,仅剩结构性存款监管办法未发布。
在频频出台政策措施引导理财业务规范发展的同时,银保监会对违规业务行为也给予重拳出击。2018年12月7日,银保监会官网公布了10张大额罚单,6家银行被罚。在6家被处罚银行中,每家银行都存在理财业务违规情况,多家银行仍然存在向房地产行业违规投资的老问题,这表明,让银行理财业务摆脱违规投资老路,进入创新发展正轨,做好风险隔离,打破投资者刚性兑付预期,未来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嵌套和通道业务蕴含风险,2019年此类业务将继续受到监管的严厉打击。严监管下,银行理财将继续回归本源,充分与表内业务分离,摒弃刚性兑付和资金池模式,重塑银行理财产业链条和生态圈。具体来看,银行理财业务将由刚性兑付向“卖者有责,买者自负”转变,由保本保收益产品向净值化产品转变,并且拥抱金融科技,向智能资管转变。
抓住时机攻坚克难
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必须勇于直面问题,善于把握时机,主动出手,及时消除隐患。
银行业在我国金融体系中占据绝对主导地位,一年来,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主动承担更重要的责任,积极作为,助力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风险,促进经济结构优化和转型升级。在推动去杠杆过程中,银行业主动降低对“僵尸企业”,特别是“两高一剩”行业信贷的消耗,把更多的资源投入到符合国家战略的新兴产业。针对交叉金融野蛮生长、“影子银行”急剧膨胀等突出问题,银行业紧紧围绕服务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条主线,坚持信贷资金回归主业,支持实体经济效果明显。
在不良资产日益暴露的情况下,我国商业银行对不良资产的处置进一步发力,核销剥离不良资产,减轻压力,轻装前行。2018年前三季度,共处置不良贷款达到1.2万亿元,同比多处置2300多亿元,其中利用拨备核销达到7000多亿元,同比多核销1900多亿元。
银行业抵御风险能力持续增强。截至2018年三季度末,商业银行流动性覆盖率达128%,拨备覆盖率达180%,资本充足率达13.8%。数据表明,银行业在大力化解风险的同时,抵御和化解风险能力也在不断增强。
目前,银行业不良贷款仍然控制在2%以内,保持在比较稳定的水平。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认为,2019年,商业银行资产质量有望继续保持平稳,但部分领域潜在风险的防控任务依然较重,并有可能对商业银行资产质量形成负面影响。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既是一场攻坚战,也是一场持久战,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需要继续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加大服务实体经济力度,不断提升应对风险冲击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