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统计局1月10日发布数据显示,2018年12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1.9%,环比与上月持平,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同比上涨0.9%,环比下降1.0%。总体上,CPI同比涨幅继2018年6月后重回“1时代”,PPI同比涨幅为2016年10月以来最低值。专家分析认为,我国通胀水平温和可控,价格水平基本保持在合理区间。
CPI同比涨幅回落 消费增速或进一步下降
从同比看,去年12月CPI上涨1.9%,涨幅比上月回落0.3个百分点。其中,食品价格上涨2.5%,涨幅与上月相同,影响CPI上涨约0.48个百分点;非食品价格上涨1.7%,涨幅比上月回落0.4个百分点,影响CPI上涨约1.38个百分点。
据国家统计局城市司高级统计师绳国庆解读,在食品中,鲜果和鲜菜价格分别上涨9.4%和4.2%,合计影响CPI上涨约0.26个百分点;牛肉和羊肉价格分别上涨6.6%和12.2%,禽肉和水产品价格分别上涨5.4%和2.0%,上述四项合计影响CPI上涨约0.18个百分点;猪肉和鸡蛋价格分别下降1.5%和1.4%,合计影响CPI下降约0.05个百分点。在非食品中,居住价格上涨2.2%,影响CPI上涨约0.48个百分点;教育文化和娱乐、医疗保健价格分别上涨2.3%和2.5%,合计影响CPI上涨约0.48个百分点;汽油和柴油价格由上月分别上涨12.8%和14.2%转为下降0.5%和0.3%。
从环比看,CPI由上月下降0.3%转为持平。其中,食品价格由上月下降转为上涨1.1%,影响CPI上涨约0.21个百分点;非食品价格下降0.2%,降幅略有扩大,影响CPI下降约0.18个百分点。
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认为,天气转冷使得农产品生产放缓,鲜菜、鲜果、水产品等价格环比略有上涨。而猪肉价格环比上涨0.7%,同比依然小幅负增长。非食品方面,去年12月份国内成品油价多次较大幅度下调,汽油和柴油价格分别下降10.1%和10.8%,导致交通工具用燃料价格同比涨幅从12.6%降到-0.5%,是CPI下降的主要原因。
“此外,通信服务、旅游类价格也有小幅下降。由于非食品价格显著回落,反映出当前消费需求较弱,消费增速可能进一步下降。”连平说。
PPI同比涨幅回落较多 工业需求可能走弱
从同比看,去年12月PPI上涨0.9%,涨幅比上月回落1.8个百分点。其中,生产资料价格上涨1.0%,涨幅比上月回落2.3个百分点;生活资料价格上涨0.7%,回落0.1个百分点。
绳国庆介绍,在主要行业中,涨幅回落的有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上涨4.5%,比上月回落19.9个百分点;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业,上涨5.7%,回落11.9个百分点;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上涨0.5%,回落3.4个百分点;非金属矿物制品业,上涨5.3%,回落2.1个百分点。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价格由升转降,下降2.7%。上述五大行业价格涨跌合计影响PPI同比涨幅回落约1.71个百分点。
从环比看,PPI下降1.0%,降幅比上月扩大0.8个百分点。其中,生产资料价格下降1.3%,降幅比上月扩大1.0个百分点;生活资料价格由上月微涨0.2%转为持平。
连平认为,PPI同比涨幅降到0.9%,为2016年10月以来的最低值。PPI下降主要是生产资料价格下跌所致,生活资料价格基本平稳。生产资料价格环比-1.3%,同比涨幅回落2.3个百分点到1.0%,表明工业生产可能明显放缓。近几个月制造业三大订单指数持续下降,需求走弱压力加大,对工业生产端带来影响。
物价继续保持在合理区间 需关注经济增长压力
据统计,2018年全年,CPI上涨2.1%,PPI上涨3.5%。在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看来,2018年非食品价格上涨2.2%,较上年回落0.1个百分点;食品价格由上年的-1.4%转正至1.8%,对全年CPI上涨形成支撑。PPI涨幅较上年大幅回落,主要由于生产资料涨幅回落较大所致。
“当前中国经济正在发生一系列结构性变化,并不具备形成‘高通胀’的条件。”展望2019年,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唐建伟认为,整体物价不会大幅上涨,但需关注经济增长放缓对其他风险隐患显性化带来的压力。
“未来,在食品价格改善的条件下,随着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进一步增强,预计CPI中枢有望保持在2%以上;PPI走势需重点关注国际石油、大宗商品价格的影响。”温彬强调,总体来看,我国价格水平基本保持在合理区间,货币政策具有较大的操作空间。
中国银行首席研究员宗良预计,2019年物价仍将保持在合理可控区间,全年CPI涨幅为2.3%左右,PPI涨幅为3%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