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空中金桥拓宽致富路
话题
云南地处祖国西南边陲,交通不便曾经是掣肘全省发展的最大短板。近年来,随着民航强省建设的深入推进,机场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有力引擎。3公里的跑道拉近了云南与世界的距离,“空中金桥”牵引出的致富故事不胜枚举。
驱动发展 基础设施建设提升硬实力
入春以来,随着春茶上市,景迈山上游人如织。民宿客栈“景迈人家”里汇聚着来自天南海北的客人。“云南生态环境好,景迈山更是风光迷人,茶叶品质上乘,机场通航以来我每年都要来好几次。”从北京来的铁杆茶友吴先生说。得益于便捷的交通条件,如今像吴先生一样迷上景迈山的游客不在少数。
2017年5月26日,澜沧景迈机场通航,实现了普洱“绿三角”各族群众的飞天梦。机场及航线架起了澜沧、孟连、西盟“边三县”腾飞的空中桥梁,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注入催化剂,“边三县”群众与外界的时空距离进一步拉近。
2018年,澜沧景迈机场共保障航班2814架次、旅客吞吐量23.4784万人次、货邮吞吐量30.82吨,全年平均客座率75.31%。今年1月1日至3月31日,澜沧景迈机场共保障执行航班1102架次,同比上年增长207.45%;完成旅客吞吐量96386人次,同比上年增长107.17%;完成货邮吞吐量18.997吨,同比增长236.82%。
通航运营近两年,景迈机场有力推动了“边三县”旅游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为增进民族团结、脱贫攻坚、完善当地综合交通体系发挥了重要作用。
景迈机场建成通航为“边三县”带来的变化,是我省航空网基础设施建设有力驱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缩影。2012年,昆明长水机场“一夜转场、一次成功”,打破了长期以来制约云南民航发展的基础设施限制。转场6年多来,昆明长水机场呈现持续快速发展态势。2018年保障飞机运输起降35.95万架次,旅客吞吐量4708.81万人次,货邮吞吐量42.83万吨,分别比上年同期增长3.0%、5.3%、2.3%,旅客吞吐量跻身全球排名第35位。
2015以来,我省以一年通航一个机场的速度,顺利迎来了宁蒗泸沽湖、沧源佤山、澜沧景迈三个民用支线机场的正式通航,缔造了民航发展的“云南奇迹”。3个机场在快速建成的同时,均实现快速健康发展。2018年,泸沽湖机场、沧源机场、景迈机场航班起降架次、旅客吞吐量、货邮吞吐量3项指标增速均超过40%。
目前,全省投入运营的民用机场数量达到了15个,建成了以昆明机场枢纽建设为中心、定位清晰、协同密切、互为补充的机场群。截至2018年底,全省航线数量达到524条,其中国内航线441条、国际航线78条、地区航线5条;昆明机场开通航线348条,其中国内航线270条,国际航线74条,地区航线4条。
航空网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完善有效提升了云南民航发展的硬实力,为云南做大做强互联互通航空网,助推全省经济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缩小差距 航空网络成为致富加速器
位于沧源机场附近的贺岭村近年来变化不小。这个曾经偏僻边远的小村庄,如今靠着毗邻机场的优势,不少村民做起了旅游生意,走上了致富路。沧源机场2016年12月通航后,佤族青年赵百胜进入了沧源机场工作,收入高了、生活好了。去年一家人告别了不足50平米的茅草屋,搬进了新居。
沧源县招商合作局负责人介绍,机场通航之前,交通的不便让不少企业望而却步;机场通航之后,打通了沧源招商引资的最后一公里,为沧源搭建起致富的空中桥梁。如今,越来越多的省内外企业将目光投向沧源。
放眼全省,正是空中金桥,铺就了各地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1995年,丽江机场建成通航,一年之内丽江游客从40余万人次猛增到9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达1.82亿元人民币,创汇879万美元。2012年丽江接待游客1599万人次,2016年迅速增加至3520万人次,年均增长24.6%;旅游业总收入从211亿元增加到609亿元,年均增长31.7%。
迪庆藏族自治州是香格里拉大旅游区域的核心区,但因自然环境、地质条件相对恶劣等因素,交通曾是困扰当地发展的短板。1999年,投资2.56亿元的香格里拉机场建成通航后,三江并流、梅里雪山、雨崩村等旅游胜地吸引了无数国内外游客。如今,旅游业已成为当地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
2009年通航的腾冲机场,是推动我省航空旅游融合发展的典型样本。自通航以来,在机场便捷的交通优势带动下,腾冲旅游业实现飞速增长,旅游收入也从2009年的16.2亿元增加到2017年的151.1亿元,年均增长15%以上。
作为立体、辐射性大交通的骨架,一个个机场的建成通航,拉近了云南边疆地区与世界各地的距离。放眼云岭大地,机场正成为各地脱贫发展的加速器。 (记者 胡晓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