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全市工业园区去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8158亿元

发布日期:2019-03-11 11:42:55 作者: 来源:昆明日报
【字体:

       原标题:全市工业园区去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8158亿元 今年发展思路更加明确 实施三年行动计划 培育七大重点产业

       学习贯彻2019年市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系列报道三

  园区是产业聚集发展的重要载体,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市工信局对本报披露的信息显示,2018年,全市工业园区实现主营业务收入8158亿元,完成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928.6亿元,同比增长13.6%,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83.4%。

  但由于各园区主导产业不明显、体制机制不够顺畅、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下滑、招商引资成效不明显,经济建设主战场作用未有效发挥等矛盾也日益突出。以高新区、经开区为例,2018年,这两个国家级园区固定资产投资均为负增长,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增速也低于全市平均水平,主战场作用体现并不明显。

  市委经济工作会指出,要以更实举措推进园区开发建设,推动滇中新区突破发展,推动开发(度假)区提速发展。围绕市委经济工作会提出的具体目标,全市工信系统将如何发力?记者对此进行了采访。

  “3145”产业目标切实可行

  说到园区发展,不得不提今年1月份印发的《昆明市促进开发区及工业园区改革和创新发展实施意见》(下称《实施意见》)。这份意见明确,积极壮大园区主导产业,培育打造“3145”产业集群,即形成一个1000亿级新能源汽车及智能制造装备产业集群,一个1000亿级清洁载能产业集群,一个1000亿级化工产业集群,一个500亿级电子信息产业集群,一个500亿级生物医药产业集群,一个500亿级绿色食品产业集群,一个500亿级新材料产业集群,主导产业集聚度超过80%,园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占地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超过85%以上。

  “‘3145’产业集群提出的7个重点产业与昆明市‘十三五’规划进行了衔接,并与省政府近期出台的有色金属、化学工业调结构转方式增效益的政策文件相吻合,发展目标切实可行。”市工信局总工程师阳书文说,《实施意见》在草拟过程中充分征求了各县(市)区、开发(度假)区意见,梳理了重点支撑项目,并与省工信厅进行对接,争取到对昆明发展水电铝材、硅材及锂材的支持。

  目前,安宁工业园区石化产业已达到600亿元以上规模;杨林经开区北汽昆明新能源、东风云汽、江铃新能源3个新能源汽车项目顺利推进,新能源汽车总产能将达到30万辆;昆明经开区云内动力打造的高速车用柴油机生产基地成为昆明先进装备制造业的一张名片,D19发动机(欧V版)出口英国,乘用车柴油机成功进入欧洲市场;富民工业园区克林轻工是国内最大的制糖机械制造及成套设备出口企业,客户遍布亚洲、非洲和南美洲。

  阳书文介绍,在生物医药领域,昆明拥有云南白药、滇虹药业、华大基因等近200家国内知名企业,吸引了德国拜耳药业等跨国药企投资,产业规模占全省总量的近一半,云药产业集群成为首批“国家创新型生物产业集群试点”;在新材料领域,聚集了一批以云南贵金属集团、云南锡业集团、中国铜业集团、云南锗业等为代表的新材料骨干企业,昆明稀贵金属产品技术水平国内领先,广泛应用于航天、航空、国防、军工、信息、新能源等高科技领域,在全国乃至国外都具有较大影响力,“3145”产业集群具备产业基础。

  集中资源打造一批大企业集团

  针对市委经济工作会提出的具体要求,市工信局正推动实施工业园区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开展园区规划提升、空间整合提升、效益提升、基础设施提升、管理机制提升等七大重点行动,为园区这一重要引擎换强芯、添燃料,推动全市工业经济高质量快速发展。

  “我们将组织实施龙头企业领航三年行动计划,根据优势资源、确定主导产业、培养龙头企业、生产拳头产品,结合‘3145’重点产业培育,从每个产业中优选20户龙头企业进行重点培育扶持,对培育对象在政策资源、要素保障、奖励力度等方面加大倾斜,集中资源打造一批大企业集团。”阳书文表示,在培育大企业集团的同时,还将夯实中小企业“底盘石”作用。实施中小企业培育行动,筛选100户以上成长性好、产值在500万元-2000万元之间的企业作为“小升规”重点培育对象,尽快培育成规模以上企业;对产品有市场、有订单、生产经营出现暂时性困难的企业,一企一策精准帮扶,切实降低工业企业停减产面;实施“个转企、小升规、规改股、股上市”行动,形成上市培育梯队,推动形成“顶天立地”大企业、“铺天盖地”中小企业相得益彰的发展局面。

  此外,还将加快园区管理“去行政化”,推动园区管理从政府主导向市场化、公司化转变,支持滇中新区、高新区、经开区整合区位相邻、产业相近的省级园区;鼓励支持园区打破身份界限,建立干部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用人机制,实行灵活的绩效工资制度,强化以绩效定待遇的导向;切实增强“不进则退,小进慢进也是退”的紧迫感和危机感,努力构建以新兴产业为先导、传统产业为支柱、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协调发展的现代工业新体系。记者殷雷报道

  昆明高新区抓实体兴产业

  日前,昆明高新区召开2019年工作会,全面总结高新区2018年工作,安排部署2019年工作。跟往年不一样的是,今年昆明高新区用两天时间连续召开了经济工作会和党建工作会,坚持党管一切原则,确立以党的建设引领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基调。

  2018年,昆明高新区经济平稳发展,社会事业长足进步。完成一般预算收入25.56亿元,增长11.72%。主营业务收入2146亿元。开展体制机制创新,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生态。审议通过改革方案或办法23个。创新型产业用地(M4)管理制度通过市政府审核实施。“2.5审批”和“容缺后补”经验在全市推广。企业开业、变更、注销实现全程电子化,实施相对集中审批、“证照分离”改革试点,开展“最多跑一次”审批服务,营商环境得到优化改善。新增各类市场主体3266户。

  引进市外到位内资135亿元,实际利用外资1.01亿美元。引进华派生物“动物疫苗生产基地”、广东高尚“昆明高尚正电子药物生产基地”、清华海峡“健康科技小镇”、广州伊尔美“化妆品生产基地”“云硅智谷科技小镇”、云南省戎合投资“军民融合发展平台”等一批新项目。

  重大项目建设稳步推进。昆明中药厂“中药现代化提产扩能(二期)”、云南生物制药“生物制药产业基地(二期)”等项目开工。云南中环金泽“环保产业基地(一期)”、可口可乐新厂、宇培昆明“电商物流园”、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生物学研究所“昆明疫苗基地(二期)”等项目竣工。

  多年来,昆明高新区均把产业化发展放在重要位置,2019年,做强园区特色产业集群仍将是园区发展重点。高新区将紧紧围绕中国昆明大健康产业示范区的总体部署,将发展生物医药大健康产业放在首位,着力抓好“云药特色产业集群”,提速发展新型疫苗等生物制药产品,大力发展基因检测和细胞治疗,积极支持抗肿瘤药物,心血管病药物以及糖尿病、老年痴呆检测试剂等研制开发;建设“马金铺片区大健康产品制造中心”,培育梁王山现代农业公园品牌,大力提升生物医药发展质量。

  转型发展金属新材料产业。着力支持存量企业开展技术研发、更新改造、产品换代,实现提质增效,以催化功能材料、信息功能材料、特种功能材料为发展重点,壮大一批规模效应好、创新能力强、发展潜力大的龙头企业,逐步弥补金属新材料产业贡献下滑的缺口。

  加快发展新兴产业。关注数字经济发展态势,创造条件集结引领科技前沿的新兴产业,挖掘新的经济增长点。大力培育智能图像处理、智能装备、软件开发、卫星技术应用、电子商务等新兴产业。吸纳和培育一批有高新特色的文创企业。支持高新保税库发挥好外向型经济的平台作用。记者郭曼报道

  昆明经开区着力培育创新产业集群

  昆明经开区管委会主任李河流说:“科技创新是经开区建设成为昆明高质量跨越发展引领区的三个支撑之一。”根据日前昆明经开区公布的2019年地方财政预算报告,今年经开区将继续保持财政对科技投入的力度,预算安排资金为3.1亿元。同时,在年度经济工作会上明确提出,全年要力争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达165家,市级以上科技研发平台达100个,实现高新技术企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例超过40%。

  近年来,科技创新已经成为推动经开区快速发展的核心。2018年,在商务部公布的对全国219家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综合发展水平的考核评价中,昆明经开区科技创新成果突出,处于全国领先水平(考核评价指标采用2017年数据),在全国的排名也较上一年度上升了6位,排名第34位。

  数据显示,2017年,昆明经开区已有高新技术企业133家,省级以上技术研发平台66个,全区社会研究与发展(R&D)经费约11亿元,当年科技投入资金累计支出为1.6亿元,科技投入占全区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支出比重为5.34%。2018年,经开区更加强化科技创新,财政投入资金为3.2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重上升到了11.77%,全区社会研究与发展(R&D)经费为11.6亿元。

  在年度经济工作会议上,经开区特别表彰奖励了“研发投入十强企业”。其中,昆明昆船物流信息产业有限公司现已是国内自动化物流装备行业中领先的解决方案提供商,其产品已覆盖京东、网易等大型电商企业,同时与扬子江药业等多家省内外知名医药企业共同开展智能化制造项目。昆明昆船物流信息产业有限公司总工程师办公室负责人陆震介绍,近年来,公司的研发投入均保持每年10%的增速。昆明嘉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多年来一直致力于国产工业特泵替代进口产品,2015年至2017年,公司平均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的比重超过10%,累计投入超过5000万元。近3年,其自主研发的产品替代进口产品的销售收入超过36亿元。

  今年,经开区在继续保持财政对科技投入力度的同时,更加注重引导和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确保全区年财政科技支出达3.1亿元以上,实现全区社会研究与发展(R&D)投入达到13.03亿元。引导区内生产力促进中心、重点实验室、企业技术中心等研发平台向专业化和特色化方向发展,市级以上科技研发平台达100个,形成创新产业集群。(记者 吴洁)

  

  安宁工业园区构建产业生态循环链

  云南省10强工业园区、中国石油化工(安宁)工业园区、云南首个千亿元省级工业园区……这份亮眼的成绩单背后,离不开安宁工业园区全体干部职工一年来聚焦石化化工、新材料、装备制造三大产业精准招商、推进产业集聚化发展的辛勤努力。

  2018年,安宁工业园区工业总产值、工业主营业务收入、工业利税总额等经济指标高速增长,创历史新高,全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超千亿元目标。园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户数达到36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产值918.31亿元,同比增长93.6%;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1073.06亿元,同比增长95.2%;规模以上工业利税总额237亿元,同比增长226.22%。

  “经过多年努力,园区的千亿梦已经实现。不仅如此,园区还获得一张国家级的名片——中国石油化工(安宁)工业园区,填补了云南没有化工园区的空白。”在安宁工业园区管委会主任田建宏看来,经过多年的发展,安宁工业园区已经基本实现了千亿元园区及国家级园区的目标,为下一步申报国家级高新区打下了坚实基础。

  招商引资是一个产业园区发展的生命线。安宁工业园区显然深谙此道。2018年以来,园区聚焦石化化工、新材料、装备制造三大产业精准招商,引进了武钢转型搬迁、福建友谊绿色包装、粤商产业园等多个投资数十亿元的项目,为园区产业发展提供了强劲的后续力量。

  此外,园区进一步推进产业集聚化发展,围绕石化化工、新材料、装备制造三大产业精准施力,产业建设稳步推进。按照“整体打包、片区开发、逐步推进”的开发模式,通过融资建设等方式,大力推进水电路气等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提升园区承载力。

  “在现有的产业基础上,园区将把升级国家级高新区作为工作重心,不断提高园区管理水平,提升园区服务效能,逐步构建起与产业快速发展相配套的园区平台。”田建宏表示,今年基础设施建设将投入至少5亿元,进一步提升石化循环产业园、新材料产业园、钢铁装备制造产业园三个专业园区承载能力。

  按照产业格局,安宁工业园区党工委、管委会班子成员分别抓一个产业的招商工作,中层干部按照分管体系跟进落实招商项目,招商引资服务中心作为具体承办部门,对招商引资项目实行一条龙服务。目前,园区已建立石化化工、新材料、装备制造招商部,引入专业人才,建立专业招商格局,针对各产业实施定向招商、专业招商。同时,围绕石化化工、新材料、装备制造产业,发挥龙头企业的聚集作用,在产业链上做精做细,全力引进国际国内行业骨干企业,打造产业集群,构建产业生态循环链。(记者  缪亚平  通讯员  饶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