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提振民营经济与做好“六个稳”工作更好结合

发布日期:2018-09-10 15:43:48 作者: 来源:金融时报-中国金融新闻网
【字体:

   日前,国家发改委就促进民间投资持续健康发展举行专题新闻发布会,向社会各界详细介绍了促进民间投资的工作思路与措施。国家发改委表示,下一步,将从抓放宽准入、抓政策支持、抓营商环境、抓信息服务、抓产权保护五个层面切实促进民间投资,支持民营企业发展,促进民营经济增长。

  民间投资和民营经济是推动我国经济发展、优化产业结构、繁荣城乡市场、扩大社会就业的重要力量,民营企业的重要地位毋庸赘言。7月底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对下半年经济工作提出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六个稳”的要求后,从中央到地方,从政策层面到市场,各方都在积极落实“六个稳”工作要求。此次国家发改委释放的信息表明,促进民间投资与民营经济增长,是做好“六个稳”工作的重要抓手,二者应当相辅相成:通过促进民间投资助推“六个稳”,而稳定的大环境又可反哺民营经济的增长。

  民间投资和民营经济的增长对于稳定就业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稳就业方面,民营经济作为国民经济的生力军是吸纳就业的主要载体。根据全国工商联的统计,城镇就业中,民营经济的占比超过80%,而新增就业贡献率则超过了90%。放宽对民间资本的准入限制,有望对就业增长起到积极的助推作用。民间资本和民营企业具有“小快灵”的特点,适合针对诸如养老、医疗等领域和污水处理、园林绿化等公用事业领域进行投资。

  过去一段时间,由于一些体制机制问题,部分领域对民间投资的进入仍存在隐性门槛。下一步,需要综合施策,为民间资本的流动扫除障碍,破除隐性壁垒。例如,可以通过推动混合所有制改革,尤其是垄断领域的混改,让民间资本参与到国企改革之中;可以通过建立“投资项目审批难点问题征集”长效机制,推动投资审批制度改革试点创新,简化投资领域的审批流程,民间资本可以在适合自己的领域,如民生、公益、基础建设等领域大展身手。这类企业创造新增就业能力强,吸附劳动人口多,对于稳就业能够起到重要作用。

  稳金融,与促进民间投资、支持民营经济之间是互利共生的关系。当前,经济下行压力较大,资金脱实向虚问题比较突出,阻碍了民营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对此,国家发改委表示,要把抓政策支持与抓营商环境落到实处,建立分层次的项目投融资对接机制,研究推广有关地方建立民营企业贷款风险补偿机制的做法,鼓励地方设立基础设施民间投资基金,清理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规定和做法,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特别是政务诚信建设力度,开展产权保护领域政务失信专项治理行动,进一步落实好减税降费措施,多措并举降低企业成本,提高金融机构主动服务民营小微企业的意愿,促进资本脱虚向实。

  稳外贸,自然离不开民间投资的大力支持。在我国从贸易大国迈向贸易强国的过程中,民营企业是外贸出口的“主力军”。数据显示,早在2016年,民营企业在出口中的占比已经超过了外资企业,由2011年的33.5%提高到2016年的46%。近年来,以华为、海尔、TCL等为代表的民营企业的国际竞争力不断增强,创新能力不断提高。稳外贸,在很大程度上就是要扶持好民营企业。通过深化“放管服”改革,为外贸出口型民营企业营造更加公平便利的环境,减税降费,降低生产成本,帮助其更好地“走出去”。

  而稳定外资,则是要更大力度优化营商环境。在促进民间投资工作中,通过“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是重要举措之一。目前,我国在优化营商环境上已经取得明显成效,政府管理价格不足3%;中央层面核准项目数量已累计减少九成以上,项目核准前置要件由30余项精简为两项,全国实行告知性备案的项目占企业投资项目的比重已超过90%。下一步,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不仅是为民资民企“搭台子”,也是对外商外资抛出的橄榄枝,是稳外资工作的重要助推力。

  促进民间投资,是稳投资工作的重要任务。对此,需要充分发挥政府部门数据资源集中和权威的优势,有效释放产业政策导向和行业发展信息,在环保、交通能源、社会事业等领域,向民间资本集中推荐一大批商业潜力大、投资回报机制明确的项目,引导民营企业通过PPP模式规范参与基础设施等补短板建设,解决好“不知道往哪投”的问题。有优秀项目、适宜模式、长远方向,民营企业敢于投资,稳投资便事半功倍。

  产权保护是稳定预期的有效手段之一。要推动涉及产权保护的规章、规范性文件清理工作,推动涉产权冤错案件甄别纠正工作取得更大突破,推动地方解决一批产权纠纷问题。这些举措,对增强民营企业家信心、稳定社会预期可发挥重要作用。

  总体来看,促进民间投资和民营经济增长,是做好“六个稳”工作的有效途径。我们要将提振民营经济与做好“六个稳”工作更好地相结合,让民营经济真正成为我国经济的“稳定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