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保监会加大资金投放力度 推动机制创新 健全激励机制 疏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

发布日期:2018-08-13 11:58:23 作者: 来源:金融时报-中国金融新闻网
【字体:

  为保障金融业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近日召开的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第二次会议指出,在流动性总量保持合理充裕的条件下,面对实体经济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必须更加重视打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提高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和水平。

  去年以来,金融领域有力实施强监管政策,对于防控金融风险发挥了积极作用,结构性稳杠杆也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尤其是企业部门的杠杆率得到明显改善。

  不过,各界所关注的还在于委托贷款、信托贷款和票据融资下降比较快,导致今年上半年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下降明显,同比少增2万亿元,下降幅度是18%。2018年1至6月,通过委托贷款、信托贷款、未贴现的银行承兑汇票三类非标资产进行的表外融资同比少增合计3.74万亿元。

  “金融到实体的传导确实存在一些问题,今年上半年,金融层面的资金比较宽裕,但实体层面的融资还是紧张的。”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曾刚表示,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有多方面,一是严监管造成原来通过影子银行融资的主体无法再获得银行信贷支持,信用紧立刻体现;二是内外压力下,实体信用风险也在上升,这种情况下,金融机构会审慎选择,把有限融资资源投向风险更可控的主体。

  加大资金投入力度

  一段时间以来,一些民营中小微企业开始出现违约现象。此前,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在接受《金融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从整体上看,当前债市违约数量有限,占比不到2%,风险总体可控。而且目前的违约现象并非实体经济运行出现很大困难,而主要是流动性问题。下半年,如果流动性能够较好地进入实体经济,债券市场整体状况应该会有所改善。

  对此,银保监会表示,正在从加大资金投放力度、推动机制创新、健全激励机制三方面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水平,疏通资金传导机制。

  浦发银行金融市场部总经理薛宏立表示,当前对于流动性的要求是合理充裕,但合理充裕更需要合理传导,否则就会出现资金“堰塞湖”。“过去资金到实体经济有6个传导渠道,即信贷、股市定增和股权质押、发债、大资管、同业投资以及企业自身的资产流转。严监管后只有信贷渠道仍然畅通,其他渠道或多或少受到了一些限制。近期信托、非标等渠道都有些许放松,未来其他渠道需要更规范地疏通,比如对于同业投资、非标投资等规则需进一步明确。并且这些规范后的规则最好能穿越资管新规2020年最后期限,否则合理传导会受到一定制约。”薛宏立说。

  据初步统计,7月新增人民币贷款1.45万亿元,同比多增6237亿元。银保监会指导银行按照市场化原则,保障在建项目融资需求,加大对基础设施领域补短板的金融支持。7月新增基础设施行业贷款1724亿元,较6月多增469亿元。同时,信托贷款、委托贷款等表外融资变化也趋于平缓。

  一位分析人士向记者表示:“虽然7月份的社融数据还未正式公布,但是从银保监会公布的数据来看,7月的社融数据可能还不错,这主要是由于7月下半月人民银行通过中期借贷便利(MLF)支持银行贷款投放和信用债投资以及合规信托通道业务放开等措施的支持,因此银行表内外的资金投放都趋于平稳,能较好地平衡稳定与去杠杆的要求。”

  加强资本补充提高银行“内功”

  当然,支持实体经济需要银行本身更强的“内功”。对此,银保监会调整贷款损失准备监管要求,鼓励银行利用拨备较为充足的有利条件,加大不良贷款处置核销力度,上半年共处置不良贷款约8000亿元,较上年同期多处置1665亿元,腾出更多信贷投放空间。

  另外,合理确定市场化债转股风险权重,推动定向降准资金支持债转股尽快落地,盘活存量资产,提高资金周转效率。

  值得关注的是,此次银保监会还指出,督促银行适当提高利润留存比例,夯实核心资本,积极支持银行机构尤其是中小机构多渠道补充资本,打通商业银行补充一级资本的渠道,增强信贷投放能力。

  “目前银行整体的核心一级资本还可以,但有些银行确实比较紧张。此外,银行不会等到核心一级资本快逼近极限再补充,所以大家都需要提前补充核心一级资本。补充核心一级资本只能去IPO或者去增发,或者留存收益。”上述分析人士指出。

  此前,大多数上市银行处于破净状态,难以进行市场化增发,对于核心一级资本的补充较为困难。监管机构允许银行适当提高利润留存比例,将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这部分银行补充核心一级资本的难题。

  由于监管之前对银行分红是有非公开的比例要求,因此上市银行比较灵活的补充核心一级资本方法只能通过增发。在目前上市的近30家银行中,15家破净。破净价增发对于旧股东的权益是一个稀释,虽然证监会未明确说明增发价格不能低于PB值,但是在实际情境中,还是有所要求的。“2017年浦发银行拟增发价格低于每股净资产,被证监会发了问询函,最后增发价也提高到了每股净资产。今年上半年农行虽然市价破净,但是定增价格是按照每股净资产增发的。如果能增加留存收益,虽然数量有限,但也可以补充一级资本。”上述分析人士指出。

  今年年初,原银监会就下发了《关于进一步支持商业银行资本工具创新的意见》,提出要支持资本工具创新、拓宽发行渠道、增加工具种类、扩大投资主体范围、改进发行审批工作等。薛宏立认为,需要有类似指导办法的指引,便于银行操作和落实。“这需要相关部委共同协调。因此银保监会也明确提出,下一步将加强统筹协调。”

  6月末,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13.52%,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10.57%,在表内贷款快速增长的情况下资本水平保持稳定。

  支持小微企业发展

  在这种环境下,监管的“指挥棒”如何在市场化条件下发挥更好的作用?

  银保监会方面表示,正在着力缓解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优化小微金融服务监管考核办法,加强贷款成本和贷款投放监测考核,落实无还本续贷、尽职免责等监管政策,提高小微企业贷款不良容忍度。通过这些措施,今年前7个月,银行业小微企业贷款增加1.6万亿元,增速持续高于同期全部贷款增速。

  一位股份制银行高管向记者表示,有一些银行其实在小微方面做得很好,不仅有效扶持了小微企业信贷需求,同时,小微不良率也低于全行业的平均不良率。他强调,监管一定程度上引导银行做小微是有必要的,但须强调,金融本身是资源配置,不是谁申请就要贷给他,那样最后会产生一大堆不良资产。

  针对外界所热议的“无还本续贷”,薛宏立也表达了类似的观点,在他看来,出于支持小微企业的初衷,探索无还本续贷还是有必要的。但这种方式本身放大了银行的风险敞口,所以操作过程中必须严格注意不要放大到中大型企业。另一方面,各银行如若开展该项业务,应对放贷对象、操作规程、风险审核流程等具体内容做出细则化要求。

  无还本续贷是一种灵活帮助小微企业发展的方式,在国际上也有相关先例,但是要注意应审慎开展,避免“滥用”与“玩坏”,防止以此为通道造成贷款“五级分类”不准确的情况,这是外界较为统一的观点。但对于企业来说,还是应该更合理的配置,尽量减少信贷与生产投资的错位。

  此外值得关注的是,近期一些民营企业风险暴露,在信用收紧的情况下出现违约现象,银保监会督促银行机构综合分析民营企业风险状况,加大对主业突出、信誉良好的民营企业授信支持,合理确定贷款价格,适度降低融资成本。

  曾刚强调,对无还本续贷的关注可以运用到整个信贷上面,避免投放误区,总量上不适“大水漫灌”,不能完全放开,在结构上区分领域。风险把控方面,银行仍须坚持必要准入标准,“政策的鼓励并不是丧失风险把控,可以适度调整银行风险偏好,对一些已有的探索适当鼓励。”不过他也强调,要避免把支持实体经济变成新的风险的形成。

  银保监会方面表示,下一步,将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加强统筹协调,扎实细致工作,进一步疏通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最后一公里”,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质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