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致富 海岛“储”梦 邮储银行创新探索“商业银行+”扶贫模式

发布日期:2018-06-12 16:26:11 作者: 来源:金融时报-中国金融新闻网
【字体:

编者按 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这是去年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定的今后3年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需要重点打好的三大攻坚战。

三大攻坚战,都是棘手问题、难啃的骨头,也是没有退路、必须硬闯的关隘。

打好三大攻坚战,中央早已明确工作重点和目标任务。4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专门研究打好三大攻坚战的思路和举措。

作为实体经济的血脉,金融业尤其是银行业如何在三大攻坚战中发挥应有的作用?如何利用自身优势,用行动落实中央作出的一系列决策部署?事实上,近年来,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已经在上述领域深耕细作,并取得初步成效。

本报从今天起推出系列报道,通过记者深入一线采访,由点及面,聚焦三大攻坚战中银行机构的主动作为、创新做法,敬请关注。

“在我这里打工的贫困户,现在月收入能达到1万元左右,还住上了‘荔枝楼’!”海口金绿果水果产销专业合作社负责人王录理自豪地对《金融时报》记者说。

初夏,正值海南荔枝“妃子笑”硕果压枝头。此时在北京或是上海的超市销售的荔枝,很有可能来自王录理的荔枝园。“今年,我们合作社名下的30多名农户利用邮储银行的信用贷款扩大了种植规模,这些鲜荔枝将陆续出现在全国各大超市。”王录理说。

事实上,为农户提供信用贷款,只是邮储银行一系列金融扶贫工作的一个缩影。作为铺设近4万个营业网点且拥有天然普惠基因优势的商业银行,邮储银行在金融精准扶贫方面,还有哪些创新做法和特色案例?近日,《金融时报》记者走进海口红明农场万亩荔枝园、万宁小椰壳工艺品厂以及国家级贫困县海南临高县安全村的渔港码头,一探究竟。

发挥优势产业“可持续效应”

一时脱贫不难,难的是可持续脱贫。精准脱贫是一项长期、动态的工程,如何防范返贫现象的发生?邮储银行给出的答案是,探索一条金融支持贫困地区特色优势产业发展,增强其内生发展动力,以实现长效发展之路。简言之,即“商业银行+优势产业”模式。

海南地处热带北缘,光照充足,雨量充沛,素有“天然大温室”的美称,特别适合发展热带高效农业。

“自2016年起,邮储银行与我们农场在三门坡镇举办了大大小小10余场荔枝种植户推介会,目的是让农户了解小额贷款,推动荔枝、胡椒、槟榔、花卉等热带高效经济作物种植。目前,荔枝种植已经成为农户脱贫致富的主要经济来源,每亩收入可达8000元至12000元。农场5900余户农户中,已有4900余户住上了新楼房,也就是我们农垦人所说的‘荔枝楼’。”海南农垦红明农场有限公司董事长王波向《金融时报》记者介绍说。

“农户的房子没有产权证,无法做抵押贷款,而其他银行的信用贷款额度又小,满足不了农户扩大经营的资金需要。”王录理说,邮储银行推出的“农保贷”将信用贷款额度由原来的10万元/户提高至15万元/户,切实解决了农户的资金难题。据邮储银行海口市分行行长梁丰介绍,截至2017年末,海口市分行在三门坡地区发放荔枝行业贷款近200笔,累计达2300多万元。

《金融时报》记者了解到,邮储银行立足贫困地区的资源禀赋和产业优势,开发不同的信贷产品,设计具有针对性的金融服务,按照“一县一业、一行一品”的发展思路,通过信贷资金支持贫困户发展地方产业,实现脱贫增收。“商业银行+优势产业”模式取得良好效果。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除了荔枝产销以外,红明农场还积极打造集热带水果生产与观光旅游于一体的农旅结合式“荔海农庄”项目,以期发展多元经济。这对邮储银行来说,也是未来提供支农惠农金融服务的一个重要方向。

给予致富“领头雁”更多金融支持

走进万宁小椰壳工艺品厂,记者被各式椰壳工艺品所吸引,它们色泽古朴、气味清香,依循天然形状,有的椰壳被制成小碗,有的椰壳被打磨成香皂托盒,一些品相极佳的则被挑选出来雕琢成摆件。而令人难以置信的是,这些精美的手工艺品都出自残障人士之手。

当记者看到陈姆二的时候,她正在专心致志地给椰壳小碗刷漆。“可以跟你聊聊吗?”记者问道。她莞尔一笑,有些羞涩地点点头。记者从陈姆二口中得知,她的父亲已经去世,母亲身患癌症,哥哥的眼睛有残疾,而她自己则是侏儒症患者,因此家里十分贫困。“以前我没有工作,也不爱说话,现在我很有成就感,这里包吃包住,每月还能挣到差不多3000块。”她对记者说。

“能自己挣钱很开心!”双腿失能的陈亚燕是当地建档立卡贫困户,她觉得,有一份自己的工作,不仅仅有助于摆脱贫困,更重要的是,“没有那么闷了”。

这家给残障人士提供就业机会的工厂,叫做“小椰壳”,由海南万宁人符冬波创办于2014年。目前,工厂共有42名员工,其中27名为残障人士。回想当初创业之艰难,符冬波感慨万千。

“起初,椰壳餐具并不被看好,特别是得知工厂工人大都是残障人士后,融资更加艰难了。但最后,邮储银行支持了我们。”据符冬波介绍,2016年,邮储银行积极响应国家“双创”号召,向“小椰壳”发放低息贷款60万元,2017年继续发放低息贷款100万元。

实际上,金融扶贫可以很有“温度”,除了“融资”,更重要的是发挥了“融志”和“融智”的作用,只有提高了贫困人口的自身发展能力,才能从根本上脱贫,从“伸手要”变成“伸手造”。在这其中,“致富带头人”的引领作用至关重要,如何能够既满足致富带头人创新创业的融资需求,又将信用风险控制在合理的水平?

邮储银行创新探索“商业银行+能人带动”模式,把村干部、党员、养殖大户等作为致富带动能手,培育致富领头雁,鼓励引导他们创新创业,既提高了贫困户的组织化程度,又为贫困户提供了担保和技术支撑。通过支持能人创业,邮储银行的金融扶贫给这些残障人士带去的不仅仅是就业机会和劳动收入,更是一份尊严。

信用村建设推动整村脱贫

“我昨天给她打电话,已经是晚上9点了,她都还没吃饭,还在海边回访客户。”临高县安全村村民辛花对《金融时报》记者说,“她这样敬业,我都感动了。”

辛花口中的“她”,名叫吕赛玲,海南临高本地人,而“她”的另外一层身份,则是邮储银行千千万万基层信贷员中的一名。“得到信任是最大的开心。”尽管吕赛玲说这句话的时候,嗓音是沙哑的,但仍难掩她发自内心的喜悦,“我们跟客户相处得像亲人一样了。”

这段时间,南海海域进入休渔期,渔民们纷纷回到家中,而此时,也是银行基层信贷员最为忙碌的日子,他们走街串巷发放材料、回访客户,说话多了,嗓子经常沙哑。“他们是真的‘不喝客户一口水,不吃客户一口饭’啊。”辛花说。

但吕赛玲觉得很值得,由她提供一对一信贷服务的村民达300余户,至今无一例逾期发生。不仅如此,据安全村书记黄肖柏介绍,邮储银行近8年来向安全村433户家庭发放了贷款,累计贷款总额4023万元,未出现一笔不良或逾期。也因此,这个坐落在国家级贫困县中的小渔村成为了邮储银行2016年“信用村”建设的典型。

那么,“信用村”能给村民带来哪些实实在在的好处?从安全村挂牌之后1年的贷款情况来看,“门槛下降、受益面扩大”是最明显的变化。村民申请贷款不再需要寻找联保户,只需要利用“村两委”熟悉全村情况的优势,经过交叉印证即可。自2016年挂牌到2017年底,该村贷款人次、总额以及人均收入均呈上升趋势。

“以前贷不到款的时候,就只能去借高利贷,每1万块钱每月要收150块的利息。”辛花说,“从邮储银行贷款,享受政府全额贴息,我们是不用付利息的。”记者了解到,依靠贷款,辛花一家不仅能够平稳地度过休渔期,而且还把家里70吨的小渔船更新换代成了200吨的大渔船,年收入也翻了番。

这,便是邮储银行探索的“商业银行+信用村镇”模式,以信用创建推进扶贫小额信贷投放,保障贫困户融资的可持续性,不仅有利于营造贫困地区良好的金融发展环境,还推动实现了整村脱贫。

“我希望多赚点钱,把孩子养大,供他读大学。”当被记者问及有什么愿望时,陈亚燕的回答既朴实又动人。而作为“一厂之主”的符冬波也有着自己对未来的打算,“以后,我想在海口也投建一家椰雕工艺品厂,还要大量招收残障人士。到时候,生产规模上去了,我们就敢承接国内外的大订单了。”实际上,每一个贫困户的小梦想连接在一起,便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大梦想,而在小梦想与大梦想之间,银行对金融扶贫的探索仍将继续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