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与金融的深度融合,是今年两会代表委员关注的热门话题。全国人大代表、腾讯公司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马化腾建议,发展金融监管科技、打破信息孤岛、推动人工智能等技术在防范风险方面的应用。全国人大代表、苏宁控股集团董事长张近东在两会上建言,建立跨地域、跨行业、能够面向整个社会开放的数据共享平台,加强数据安全立法,同时逐步加大引入人工智能和区块链技术,推动大数据与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技术的融合,提高对风险因素的感知、预测和防范能力。
从互联网金融到科技金融,再到底层的区块链技术,金融与科技的融合创新持续不断。经历了最初的快速膨胀,到当下顶层设计、行业自律、专项整治监管的全面布局以及中央与地方的多方联动,互联网金融这一行业已经撕掉“野蛮生长”的标签,呈现出新的变化,风险水平逐步下降,步入了规范发展的新阶段。
“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监管制度的架构,不是不鼓励创新,而是为了从源头上遏制打着创新旗号的违法违规金融活动,防范潜在的风险积聚,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三大攻坚战。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重点是防范金融风险。
互联网金融提高了金融资源配置的效率,跨业务、跨区域、跨市场特征明显,然而其潜在的风险隐蔽性、涉众性、交叉性、传染性较强,需要监管制度的进一步完善和监管的进一步加强。2017年,监管部门对“现金贷”、“校园贷”的严监管以及对ICO乱象的整治,进一步净化了行业的发展环境,推动了行业的健康发展。今年监管的进一步加强必将是大趋势。合规已经成为这一行业能够健康持续发展的基石。
规范发展,需要大力推进行业的基础设施建设。金融基础设施包括金融运行的硬件设施和制度安排,是整个金融体系的基础,也是金融健康发展的根基。作为一个新兴业态,需要补上基础设施建设这一课。推进互联网金融信用信息共享、信息披露,有奖举报、重奖重罚等基础设施平台的建设将是重中之重。互联网金融登记披露服务平台去年已经上线,而就在不久前,“信联”的个人征信业务申请已获央行许可,这将有利于实现平台之间数据的共享,防范多头借贷风险,也有利于互联网金融平台获客有效性的提升,降低成本。在互联网平台业务产品和模式多样化的环境下,推动行业业务操作的标准化、规范化也是当务之急。
规范发展,需要进一步完善监管体系,堵住漏洞。从全面的指导意见再到细分的资金存管业务指引、信息披露规范等,互联网金融的监管框架已基本搭建,专项整治行动取得初步效果。然而,由于行业发展仍不可避免地会存在一些问题,未来如何完善互联网金融的行为监管体系、审慎监管体系和市场准入体系,引导其回归服务实体经济的本源迫在眉睫。在科技金融飞速发展的同时,科技与监管的融合,尚待持续发力。监管与行业自律如何有效对接同样需要高超的艺术。更重要的是,为了促进互联网金融的合规健康发展,监管长效机制的构建须尽快提上日程。
规范发展,更应该高度重视普通消费者权益的保护。互联网金融诞生之初就具有普惠性特征,满足了难以从正规机构获得金融服务人群的需求。互联网金融的一个典型特征即线上交易,因此个人信息保护难度加大,消费者应有的基本权利保障难度也在加大,在处理投诉、损害赔偿等方面欠缺制度的保护,这些都需要相关各方加大制度构建。同时,要加强对互联网金融消费者投资风险的教育力度,提高其甄别风险的能力以及提升其风险防范意识。
无论是从事互联网金融还是从事金融科技以及区块链的相关机构,都要清醒地看到,在这一领域,我们非常难得地与发达经济体站在了同一起跑线上,怎样跑得快、跑得稳、有后劲,最终在全球拥有话语权,靠投机取巧是走不远的。而是应该正视互联网金融的金融属性,更好地融入科技因素,在合规的道路上抢占发展制高点,这才是企业生存发展壮大的根本落脚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