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我国经济延续总体平稳、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据初步核算,上半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GDP)为41.9万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6.8%;居民消费价格(CPI)同比上涨2.0%, 贸易顺差为9013亿元。
央行日前发布的《2018年第二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指出,2018年上半年,我国经济保持平稳增长,结构调整深入推进,新旧动能接续转换,新兴产业蓬勃发展,质量效益保持在较好水平。
新动能快速发展推动经济平稳增长
今年上半年,新动能持续快速发展,成为推动经济平稳增长的重要动力。在规模以上工业中,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1.6%,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2%,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7%,分别高于整个规模以上工业4.9个、2.5个和2.0个百分点;新能源汽车、工业机器人、光纤、智能电视等新产品产量保持较快增长,增速均超过整个规模以上工业。
网上零售与快递业成为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主要领域,在带动创新创业、助力乡村振兴、促进经济转型升级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报告》显示,近年来,我国网上零售交易快速发展,同时催生巨大的物流运输与配送需求,驱动快递行业高速增长。2018年上半年,全国网上零售额达40810亿元,同比增长30.1%,远高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占后者的比重从2014年的10.6%提升至17.4%。
与此同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效明显,产能利用率不断提高。国家统计局工业统计司司长文兼武撰文称,随着化解淘汰过剩产能、处置“僵尸企业”等工作的深入推进,供给结构明显改善,产能利用率回升。上半年,工业产能利用率为76.7%,比上年同期提高0.3个百分点。其中,二季度,全国工业产能利用率为76.8%,比一季度回升0.3个百分点;41个大类行业中,比一季度上升的有26个行业。
此外,我国经济结构也保持优化升级态势。从产业构成看,服务业比重不断提高。上半年,三大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2.8%、36.7%和60.5%,与上年同期相比,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贡献率分别下降0.3个和1.1个百分点,第三产业贡献率提高1.4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比第二产业高23.8个百分点,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不断增强。
应防范化解短期不利因素对经济扰动影响
“展望未来一段时期,经济保持平稳发展的有利因素仍然较多。”《报告》指出,从国际看,全球经济总体延续复苏态势,IMF在7月份预测今明两年世界经济增速均为3.9%。从国内看,我国经济韧性较强,经济基本面长期向好的趋势没有改变。
具体来看,我国发展潜能巨大,新型城镇化、服务业、高端制造业以及消费升级领域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回旋余地也比较大。经济体制改革持续推进,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市场机制的作用下,我国经济供求总体平衡,就业形势向好,增长动力加快转换,新兴产业蓬勃发展,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态势良好,工业企业利润较好, 产能利用率提高,经济结构继续优化。与此同时,宏观杠杆率趋稳,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取得初步成效。
值得注意的是,在上半年经济运行平稳的同时,《报告》也提醒,目前制约经济持续向好的结构性、深层次问题依然存在,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任务艰巨繁重,同时,也要注意防范短期内需求端“几碰头”可能对经济形成的扰动。
“‘贸易摩擦给未来出口形势带来较大不确定性’‘主要发达经济体货币政策正常化存在不确定性’‘地方政府投融资行为和金融机构运作更加规范’等因素在短期内集中发酵,对国内经济的稳定、金融市场的平稳运行以及国际资本流动方向都造成了不利影响。”在招商证券宏观谢亚轩团队看来,“几碰头”的提出凸显了央行对短期问题的重视,货币政策不是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宏观经济政策应该形成合力,以此化解短期不利因素集中发酵的影响。
未来应该如何形成政策合力?盘古智库高级研究员吴琦告诉《金融时报》记者,宏观政策应该从金融、财政和产业政策三方面综合施策,一是稳健的货币政策、结构性的信贷政策要注重去杠杆与实体经济对流动性合理需求间的平衡,加大对民营企业、中小微企业、“三农”等重点领域的支持;二是财政政策要更加积极有效,重点要优化增值税和消费税的税率结构,适度放松地方债发行等;三是产业政策重点在于企业减税降负,着力降低融资、物流等中间环节成本,着力完善地方收费清单和清理政府性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