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3日晚间,央行公布了7月份金融数据,其中M2同比增长8.5%,较上月提高0.5%;当月新增信贷1.45万亿元,超出市场预期,新增社会融资1.04万亿元,略低于市场预期。
另外,从今年7月起,人民银行完善社会融资规模统计方法,将“存款类金融机构资产支持证券”和“贷款核销”纳入社会融资规模统计,在“其他融资”项下反映。新口径下社会融资余额同比增速为10.3%,较上月的9.8%有所加快。
票据融资推动信贷放量增长
对于新增贷款的超预期,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首席金融分析师鄂永健认为,主因是政策推动,央行加大资金投放为银行提供流动性支持,同时,支持银行加大对小微、基建等特定领域投放。受新增贷款上升的带动,货币供应增速也有所回升。总体来看,在政策推动下,融资增速有所回升,对实体经济支持力度增强。
在7月新增信贷中,票据融资增加2388亿元,同比多增4050亿元,占同比多增总量的近三分之二。国泰君安证券高级经济学家解运亮表示,票据融资仍是7月信贷放量增长的第一推动力,与上月情况类似。“在监管部门鼓励信贷增长背景下,考虑到票据融资相比一般贷款具有机动灵活的优势,因此充当信贷‘急先锋’也是自然而然的事情。”
从季节性规律来看,7月一般为贷款小月。但本月企业中长期贷款增加4875亿元,同比多增543亿元,环比也罕见增加了874亿元。解运亮表示,这显示出银行践行近期信贷政策、发力信贷投放的努力。但7月企业短期贷款减少1035亿元,同比少增1661亿元,意味着企业中长期贷款多增是建立在短期贷款减少的基础上,银行或存在短贷转长贷行为,合并来看企业一般贷款实际上为同比少增。
鄂永健认为,7月票据融资较多,也说明融资需求并不是很强劲,后续随着相关政策陆续发力,预计会带动融资需求,未来融资增长或可期。
债券融资恢复 表外融资降幅收窄
在社会融资规模方面,7月社会融资增量为1.04万亿元,略低于市场预期的1.1万亿元,同比少增1242亿元。
从结构上看,表内信贷保持高增长,债券融资恢复较好。7月企业债券净融资2237亿元,虽同比仍少384亿元,但环比增加917亿元,显示债券市场融资功能初步恢复。
表外融资仍在继续收缩,不过解运亮表示,表外融资的变化已经趋于平缓。7月委托贷款减少950亿元,信托贷款减少1192亿元,未贴现银行承兑汇票减少2744亿元,三者合计减少4886亿元,较上月近7000亿元的降幅明显收窄。债券融资和表外融资出现积极迹象,有利于保障实体经济有效融资需求。
7月,M2同比增长8.5%,较上月回升0.5个百分点。解运亮认为,M2增速回升主要与居民存款同比多增较多有关,企业存款表现疲弱,也印证了银行对企业信用扩张仍偏弱。
有专家表示,整体来看,7月份信用扩张边际好转,但非标回表仍面临一定障碍,资管新规细则放松对于缓解非标资产收缩压力的效果有待显现。商业银行风险偏好仍然较低,“宽信用”政策的落实仍有赖于资本补充渠道的拓宽以及正向激励机制的建立。
货币政策重在对冲 非“全面放水”
虽然企业中长期贷款、债券融资、表外融资均出现一定积极迹象,但企业一般贷款并未好转,社会融资存量和广义社会融资存量仍在继续走低。解运亮表示,根据货币政策时滞理论,政策从开始实施到真正见效存在一段时间的滞后。下一步,必须更加重视打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提高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和水平,对此应保持定力。
央行在近期发布的《2018年第二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提到,“继续实施稳健中性的货币政策”,“适度对冲外部不确定性以及部分领域可能出现的信用收缩问题”。解运亮强调,本轮货币政策微调,核心在于“对冲”内外部不确定性造成的货币金融环境被动收紧压力,而不是“全面放水”。
央行也在报告中多次强调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银保监会也提出引导银行保险机构加大资金投放力度,保障实体经济的有效融资需求。
业内人士预计,后续信贷投放仍将保持高位,社会融资有望企稳回升。“但央行也指出,‘在高质量发展和经济结构调整阶段,低一些的融资增速仍能够支持经济平稳运行’, 结合当前地产调控仍然趋严的态势,社会融资增速的反弹空间或将有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