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结算公司统计监测部近日向《金融时报》记者提供的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6月末,中国农业发展银行累计发行扶贫专项债券960亿元,国家开发银行累计发行扶贫专项债券630.38亿元。另据农发行资金部向《金融时报》记者提供的数据,截至6月末,包含上述960亿元扶贫专项债券,农发行目前已累计发行扶贫债券1758亿元。中国证监会扶贫办近期向媒体披露的数据显示,截至目前,交易所市场累计发行扶贫债券达316.6亿元。《金融时报》记者还从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以下简称“交易商协会”)了解到,银行间市场目前已累计发行扶贫票据214亿元。综上统计,截至今年6月末,我国累计发行各类扶贫债券已超过2918亿元。
其中,占到我国扶贫债券发行一半以上的农发行,秉承脱贫攻坚主力银行的社会责任,持续在金融扶贫领域开展创新,力争通过银行间市场创新来实现金融扶贫理念。《金融时报》记者近日从农发行资金部了解到,为做好脱贫攻坚项目资金支持工作,农发行根据扶贫贷款品种,有针对性地开发出扶贫专项金融债券、深度扶贫金融债券、精准扶贫金融债券以及普通扶贫金融债券等扶贫债券品种。截至2018年6月末,农发行累计发行扶贫专项债券960亿元、深度扶贫债券120亿元、精准扶贫债券78亿元、普通扶贫债券600亿元。
农发行扶贫金融债券的发行,为扶贫事业提供了长期、稳定、低成本的资金来源,同时也是债券市场的创新之举,开启了引领社会资金支持扶贫事业的筹资新模式,培养了投资者的社会责任意识,彰显了社会各界支农扶贫的使命感及农发行扶贫主力军作用。
证监会扶贫办有关负责人近日对媒体表示,融资难、融资贵是制约贫困地区产业发展的重要障碍,资本市场不仅要引导各类资源在实体经济领域集聚、流转和优化配置,更要推动资本向“绿水青山”流动,以解决贫困地区普遍存在的“资本下不来、留不住、不活跃”等问题。据悉,为让交易所扶贫债券落到实处,证监会债券部积极协调沪深交易所,对注册在贫困地区符合条件的企业发行公司债券和资产支持证券,实行“专人对接、专人专审、即报即审”,提升审核效率。统计数据显示,截至日前,交易所市场已累计发行扶贫公司债和资产支持证券金额共计316.6亿元,涉及发行人分布地域涵盖多个中西部省市。
记者从交易商协会了解到,在人民银行的指导下,交易商协会探索开展债务融资工具支持精准扶贫暨扶贫票据工作,并于2017年3月实现首批扶贫票据发行落地。截至2018年6月末,银行间市场已累计发行扶贫票据20只,总金额214亿元。扶贫票据具有注册发行便捷、筹集资金规模大、发行利率一般较间接融资低等特点。同时,发行扶贫票据有利于强化市场化约束机制,提高募集资金的使用效率,为债务资本市场支持精准扶贫工作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