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在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联合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主办的《中国支付清算发展报告(2018)》(以下简称《报告》)发布暨学术研讨会上,与会嘉宾就支付领域创新与安全的联系、支付领域发展情况等分享了各自的思考。
研讨会上,《报告》正式发布。《报告》指出,目前支付清算市场发展的核心问题,是如何平衡好效率与安全的“跷跷板”。一方面,伴随着新技术的快速发展,支付清算体系也迎来日新月异的变化,尤其在零售支付工具领域,各种创新令人眼花缭乱;另一方面,在不断加强金融监管、防范系统性风险的大背景下,支付清算强监管将是未来几年的政策基调,支付市场规范发展也是一项长期性任务。
《报告》强调,作为上述“跷跷板”的支点,“强监管”的内涵比“严监管”更为丰富,它是监管在行业发展中真正把握“底线”与“天花板”,更好地为行业赋能,并且根据市场变化与需求演进,不断优化监管思路的必然要求。
研讨会上,中国人民银行支付结算司副司长樊爽文表示,过去一年,人民银行作为中国支付体系的组织者、监督者和支付基础设施的重要建设者、运营者,促进支付行业发展取得了积极成效。制度建设方面,着手研究起草《非银行支付机构监督管理条例》;市场开放方面,发布了《银行卡清算机构准入服务指南》,完成了银行卡清算市场准入的法规制度体系构建;在重要支付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也取得实质性进展;支付服务市场监管方面,持续打击违法违规行为,净化市场环境。
谈及支付创新和安全问题时,樊爽文强调,安全和创新应相辅相成、不可偏废,在支付服务推动普惠金融工作中需要把安全放在首要位置。樊爽文表示,需关注支付行业垄断格局的形成对支付市场安全的影响,关注支付信息和数据安全。
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理事长李扬表示,支付清算是现代经济、金融运行的核心平台。支付清算的重要性体现在很多方面,它能及时、全面、系统地揭示金融运行的数量特征及其聚合状态,因而具有不可替代的强大的经济、金融分析功能。换言之,支付清算各种指标能够准确刻画经济运行状况,因而是宏观调控的有效工具。
“2017年,强监管、降杠杆、防风险是我国金融部门的主旋律,而相应的政策措施不仅直接影响着支付清算系统的建设和运行,也在支付清算数据中得到了反映。”中国社科院金融所支付清算研究中心副主任程炼也提到,其中最为明显的就是支付清算金额增速的放缓。类似地,创造GDP所需的平均支付清算交易金额也出现了下降的迹象。“降杠杆”的努力在压缩金融体系内资金自我循环空间的同时,也导致了支付结算数据与宏观经济指标之间关系的新变化。在区域资金流动方面,近年来可以看到明显的集中趋势,尤其北京和上海在全国资金流动中的地位显著上升。
伴随着新一轮金融业对外开放,支付领域的对外开放也在稳步推进当中。Visa公司大中华区总裁于雪莉表示,中国的电子支付市场将在进一步变革与开放中获得长足且强有力的发展。中国银联助理总裁胡莹强调,支付市场的系统性规范,将推动我国支付产业正本清源、健康发展;支付产业的创新合作,将带动我国支付市场业态升级、共赢发展。
对于金融科技给支付行业带来的影响,中国支付清算协会副秘书长王素珍表示,金融科技推动了中国支付服务的全球化和个性化。人工智能、区块链、大数据等一系列新兴技术与支付清算深度融合,提高了支付效率,丰富了支付场景,创新了支付业态。
“高效率的支付服务助力经济发展,同时必须坚守安全底线。”支付宝副总经理王佐罡表示,从支付宝的实际经验看,移动互联和大数据等科技的应用,是为广大用户提供高效安全支付服务的根本保障。科技的助力让移动支付在效率、安全方面具备了极大的优势,也具备了更好助力普惠金融的能力。
交通银行信用卡中心总经理王卫东表示,支付市场高速发展的同时,市场风险有所上升,主要表现在变造交易手段升级、余额代偿鱼龙混杂等方面。他建议,应当进一步加大监督检查力度,充分发挥智囊决策效用,产业各方共建合规经营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