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力“破立降” 深化供给侧改革

发布日期:2018-01-26 11:26:40 作者: 来源:云南省金融办官方网站|云南省金融网
【字体:

记者 李继洪 杨抒燕 段晓瑞

云南网讯 1月25日开幕的省十三届人大一次会议上,《政府工作报告》在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中提出,要“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统筹推进各项工作,并把扎实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列为2018年要重点抓好的十个方面工作之首。

《报告》明确提出,把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和转型升级的治本之策,深入推进“三去一降一补”,重点在“破”“立”“降”上下功夫,把发展产业作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抓手,加快构建“传统产业+支柱产业+新兴产业”迭代产业体系。

从“主线”到“治本之策”,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事关全省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是支撑全省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强大动力。省政府研究室主任张懋功表示,今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重点放在“破”“立”“降”,这是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定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化的方向。

淘汰落后产能

破除无效供给

《报告》指出,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大力淘汰落后产能”。坚持用市场化、法治化手段推动钢铁、煤炭等行业化解过剩产能,继续保持严厉打击“地条钢”高压态势,压减粗钢产能27万吨,退出煤炭产能58万吨,对13类落后小煤矿、坚决做到应去尽去。严格控制新增产能,采用产能置换指标交易等手段,鼓励先进企业重组并购淘汰落后产能。

张懋功解释说,所谓的“破”,是指要大力破除无效供给,把处置“僵尸企业”作为重要抓手,推动化解过剩产能。

事实上,无效供给的源头之一正是落后产能。党的十八大以来,省委、省政府坚决淘汰落后产能,去产能有力有效:累计压减生铁产能156万吨、粗钢产能426万吨,取缔“地条钢”产能600万吨,退出煤炭产能3876万吨,处置“僵尸企业”118户。

“实实在在的数据表明,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和转型升级的治本之策。之前全国经济面临的经济增速下降、PPI连续下降、企业利润下降和税收下降以及金融风险上升的“四降一升”态势,已经在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得到了逆转,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云南经济社会带来的改变与全国基本上是一致的。”云南省宏观经济研究院经济研究所副所长王林说。

过去五年,全省GDP年均增长9.4%,去年增速高达9.5%,而省属企业更是创下了五年来最好发展业绩,发展质量和效益不断提高。省国资委统计数据显示,去年全省省属企业实现收入6791亿元,同比增长16%,1户企业收入超千亿、5户企业收入超500亿元。省属企业利润总额高达206.22亿元,同比增利149.74亿元,增长2.65倍,2013—2017年,省属企业利润实现年均44.07%的大幅增长。

去杠杆稳步推进,严控各类债务风险。去年,我省4家省属企业签署了市场化债转股框架协议,仅此一项,4家企业平均杠杆率下降2个百分点。以昆明为代表的全省房地产去库存成效明显,全省商品房库存控制在合理区间。

创新引领变革

转换发展动能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更重要的是发展动能的转换。”张懋功表示,“立”,则是要大力培育新动能,强化科技创新,推动传统产业优化升级,培育一批具有创新能力的排头兵企业,积极推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

不破不立,破除无效供给,是为培育新动能提供更多空间。云南新动能在哪里?《报告》明确提出,要全力打造世界一流的“绿色能源”“绿色食品”“健康生活目的地”这“三张牌”,形成几个新的千亿元产业。

以水电为代表的绿色能源是云南最具比较优势的新动能。“我们要把绿色能源产业打造成我省最重要的支柱产业。”省能源局局长丁兴忠表示,我省将明确能源产业做强做优的时间表、路线图,完善水电消纳方案,今年全省能源产业完成增加值突破1000亿元。以绿色能源为依托,云南正在加快推进水电铝材、水电硅材一体化发展,培育和引进行业领军企业,着力发展新材料、改性材料和材料深加工,延长产业链,加速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构建完整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加快把我省绿色清洁能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发展优势。

“‘绿色能源’是政府工作报告大力培育新动能中打出的‘第一张牌’,提出做强绿色能源产业,把绿色能源产业打造成云南重要支柱产业,这个定位明晰,目标明确。”省政协委员、云南电网公司董事长薛武表示,去年我省西电东送电量、弃水量控制均超过预期,我省居民用电价格比沿海城市便宜一半,而且电量用得越多电价越便宜。云南是水电大省,目前还存在一定程度的弃水压力,今后要继续培育好绿色载能产业,加速推广新能源汽车等电能替代,加大清洁能源消纳,同时通过电力体制改革,让源源不断的清洁能源成为推动发展的新动能。

过去五年,以水电为主的能源产业成绩抢眼。电力装机突破8550万千瓦,西电东送电量累计达到5444.2亿千瓦时;率先出台电力体制改革试点方案,为企业减少电费支出超过200亿元,居民和企业用电价格成为全国最低的省份之一;去年工业增加值中,电力行业增幅达到19.6%;省内电力市场化交易成交电量达703.14亿千瓦时,降低企业用电成本达75亿元。

《报告》指出,要用工业化理念推动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突出绿色化、优质化、特色化、品牌化,推动“大产业+新主体+新平台”发展模式和“科研+种养+加工+流通”全产业链发展,瞄准高端市场、国际市场,迅速占领行业制高点,形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云南绿色食品品牌。

省政协委员、省农业厅副厅长李国林认为,“三张牌”提法内容新颖、振奋人心。其中,打造“绿色食品牌”正是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具体体现,也是我省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目标之一,其战略重心就在于高起点发展高原特色现代农业,并迫切需要更加重视农产品深加工,进一步提高产品附加值,实现高质量发展。

“健康生活目的地”这张牌,云南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按照目前云南的资源禀赋、产业优势,完全可以打造一个从“现代中药、疫苗、干细胞应用”到“医学科研、诊疗”,再到“康养、休闲”全产业链的大健康产业体系。省人大代表、云南城投集团董事长许雷认为,云南可以按照“世界一流”的标杆打造国际医疗健康目的地,“加快引进国际一流高端资源和管理模式,建设集医疗、研发、教育、康养为一体的医疗产业综合体,最终成为国际先进的医学中心、诊疗中心、康复中心和医疗旅游目的地、医疗产业集聚地,引领全省生物医药和大健康产业跨越发展。”

去年一年,我省在医疗卫生补短板工程中的投资达到了94.44亿元,一大批交通、教育卫生、生态环保等补短板项目建成投入使用。

云南财经大学旅游与酒店管理学院院长晏雄认为,云南大力推动“一部手机游云南”建设的深意就在于深化旅游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各级旅游部门提供满足游客多元需求的多层次旅游产品和旅游服务,通过供给引导游客消费需求,“将云南旅游优势和游客多样化、个性化、品质化消费需求深入结合,衍生新的旅游业态,主动适应旅游的国际化、高端化、特色化目标要求,智慧化要求。”

降低实体成本

助力转型升级

张懋功表示,“降”,是大力降低实体经济成本,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继续清理涉企收费,加大对乱收费的查处和整治力度,深化电力、石油天然气、铁路等行业改革,降低用能、物流成本。

为实体经济企业降成本,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有效缓解实体经济企业困难、助推企业转型升级的抓手。张懋功认为,降低实体经济成本,能有效促使实体经济以质量第一、效益优先迈向高端发展,构建高质量产业发展体系,推动全省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益变革、动力变革。

五年来,我省累计为实体经济减负达到1700亿元。“去年出台实施的降低实体经济企业成本实施细则75条,一年之内为企业减负达到900亿元。”省发改委负责人说,今年,我省将采取停止征收坝区耕地质量补偿费等一系列降低成本措施,确保降低实体经济成本780亿元左右。继续清理不规范的中介服务,取消“红顶中介”,推进行政机关与协会、商会彻底脱钩。依法依规征收、减免税款,坚决杜绝收“过头税”。下大力气解决企业收费较多问题,通过大力降低非税收入占财政收入比重,切实减轻企业和社会负担。

去年出台实施的《云南省降低实体经济企业成本实施细则》积极营造宽松的发展环境,助推实体经济企业减负松绑,支持全省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据悉,该《实施细则》主要包括合理降低企业税费、降低企业融资成本、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降低企业人工成本、降低企业用能成本、降低企业用地成本、降低企业物流成本、提高企业资金周转效率、支持工业企业“轻资产”入园发展、加大企业做优做强奖补力度。

在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受益的省属企业对降成本带来的“瘦身健体”作用深有感触。省国资委主任罗昭斌说,去年省属国企管理层级进一步压缩,全年减少三级以下企业法人户数96户,有效提升企业运营效率,降低决策和运营成本,企业负债率明显下降。去年末,云南省属国有企业(不含金融企业)资产负债率70.72%,同比下降1.93个百分点。“今年,省属国有企业资产负债率将降至70%以内,进一步去杠杆、降成本。”罗昭斌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