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以来,云南省工商局围绕中心、服务大局,适应体制调整、职能划转、基层综合执法改革等新形势,以深化商事制度改革为主线,着力营造“三个环境”,市场准入环境不断优化,市场竞争环境稳中向好,消费环境持续改善,基层基础建设成效明显,为全省经济社会健康发展作出积极贡献,受到省委、省政府的充分肯定和社会各界的普遍赞誉。
商事制度改革 激发创业创新活力
五年来,通过注册资本实缴制改为认缴制,实行一照多址、一址多照,推进“先照后证”改革,使市场准入门槛大幅降低。相继实施“三证合一”“五证合一”和“多证合一”改革,积极开展个体工商户“两证整合”, 稳妥推进企业名称登记管理改革,全面实施企业登记全程电子化,全面实施企业简易注销登记改革,便利的工商登记注册,使市场主体准入和退出更加便利,实现了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通过扎实推进“两个10万元”微型企业培育工程、深入实施商标战略、广告战略等一系列措施,服务经济发展成效明显,为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作出积极贡献。
五年来,全省市场主体一直保持较高增长势头,增幅创历史新高。全省新设立市场主体228.88万户,其中新设立企业46.78万户。月均新设企业从改革前的0.3万户提高到近年来的1万户。截至2017年12月底,全省实有各类市场主体274.18万户,比改革前增长50.27%。其中,实有企业61.12万户,比改革前增长118.21%;实有个体工商户207.73万户,比改革前增长36.84%。五年来,商标注册持续快速增长,全省有效注册商标总数达21.24万件,新增13.82万件;中国驰名商标119件,新增63件;地理标志商标达177件,新增120件,实现了州市全覆盖。
事中事后监管 促进市场公平竞争
全省事中事后监管的工作机制和制度体系不断健全,全面建成的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云南),为加强事中事后监管提供了信息化保障,市场主体信用监管力度不断加大。
2015年以来,全省共随机抽查市场主体15.56万户,抽查检查比重达3%,结果公示率达100%。建立经营异常名录和严重违法企业名单制度,全省共有9.48万户企业、4407户农民专业合作社被列入经营异常名录,48.69万户个体工商户被标记为经营异常状态。部门间涉企信息归集共享机制基本建立,实现与40个部门的数据归集共享,工商部门向有关部门共享数据2189.97万条次,归集政府部门涉企信息16.6万条。部门联合惩戒机制不断完善,累计拦截失信被执行人1.88万人次。
重点领域监管,五年来查办竞争执法和经济检查案件4.6万件。2017年立案查处走私案件2294件,案件数和罚没金额居全国首位。五年来共查处各类传销违法案件1052件,全省 12个州(市)和123个县(市、区)创建成为“无传销城市”。 线上线下一体化协同监管格局初步形成,2015年以来共查处网络案件194件。
“消费满意在云南” 改善市场消费环境
坚持把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作为重要使命,着力实施“消费满意在云南”行动,不断健全消费维权工作机制,加大消费领域执法力度,拓展消费维权网络覆盖面,发挥消协组织作用,有效改善了市场消费环境。
通过积极开展“红盾质量维权行动”,加大商品服务市场的监督检查和消费侵权案件的查办力度,推进“诉转案”工作,五年来全省共查办侵害消费者权益案件7413件,案值3194.5万元。加强流通领域商品质量抽查检验和结果公示,全省共组织抽检7792批次,涉及商品13类。建成全省统一的12315消费维权指挥中心系统、12315互联网投诉举报平台和手机APP客户端,使消费投诉渠道更加畅通,五年来全省共受理消费者投诉11.95万件,办结率99.2%,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4.48亿元。积极推进“消费满意示范店”创建工作,推进实施“放心消费创建”,着力提高消费环境安全度、经营者诚信度和消费者满意度。在持续推进12315“五进”工作的基础上,创新推进12315“进农村”,借助云南省国资公司在全省农村建立的“互联网+党建+电子商务”为民服务站,积极推动同步建设12315农村消费维权服务站,消费维权网络覆盖面不断拓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