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信从容,中国金融业开放提速(经济热点·扩大开放,我们步履铿锵②)
本报记者 欧阳洁 曲哲涵
中国金融业开放的脚步渐行渐快。5月2日,银保监会正式批准工银安盛人寿发起筹建工银安盛资产管理有限公司,这是我国近期提出扩大金融业开放以来获批的国内首家合资保险资管公司。同一天,中国人民银行收到英资跨境收款企业“世界第一公司”(World First)进入第三方支付市场的申请,意味着我国的第三方支付领域也向外资敞开。还是在这一天,人民银行收到世界领先的征信企业益博睿公司(Experian)在华开展业务的申请,征信市场开始接纳来自全球各地的企业。
不久前的博鳌亚洲论坛上,中国宣布进一步扩大金融业对外开放,人民银行行长易纲公布了具体措施和时间表,未来几个月一系列扩大开放政策将悉数落地。伴随金融业开放加速,社会上也出现了一些疑虑。对此,本报记者走访了金融界和相关方面,并从中看到我国金融业直面开放、自信迈步的积极姿态。
这次金融开放步子有多大?
中国经济巨轮要在广阔的大江大洋中才能安然前行,经济高质量发展需要一个更加开放的金融市场
江苏新永良线缆机械有限公司生产的产品已出口到多个国家,总经理廖志强告诉记者:“我们客户遍及全球,货款都是客户从本国银行汇出,再转入国内银行,1周左右才能到公司账户,而且每次还要向银行提供很多资料。如果以后更多外资银行在国内开设分支机构,在同一家银行收付款应该能便捷不少。”
不单是融入世界的中国企业渴望金融更开放,普通百姓也想在家门口更轻松地购买到优质金融产品。广东某建筑企业员工刘学一直想给孩子投保重大疾病保险,“选来选去,感觉保障病种范围、多次理赔条件、保险投资收益等方面,外资险种对我的吸引力更大。不过现在买外资保险得去境外投保,理赔纠纷维权不方便,缴保费也不方便。”刘学说,期待更多外资险企进入国内市场,为中国消费者带来新的选择。
一位资深业内人士说,金融如水,实体经济就如同航行在水面上的轮船。中国经济已经从一叶扁舟变成一艘巨轮,巨轮不能囿于河流小溪,一定要在广阔的大江大洋里才能安然前行。中国经济从高速发展转向高质量发展,需要一个更加开放的金融市场。
开放提速,也是中国金融业由大转强的需要。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仇高擎认为,加快融入全球金融体系,引入更多的市场主体参与竞争,可以提升整个金融体系的活力和资源配置效率。以银行业为例,截至2017年底,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总资产突破250万亿元人民币,资产规模居世界首位,已成为重要的世界金融大国。如此庞大的资产盘子,只有在更开放的环境下配置资源,才会更有效率,也会进一步降低风险。国内的金融机构需要适应开放环境、参与国际竞争,从而经受风雨历练,增强竞争实力。
国内金融业准备好了吗?
中国金融体系已今非昔比,不惧开放中的竞争,扩大开放带来进步,有利于提升金融业整体竞争力
大门敞开,国内金融业能承受得住吗?
从金融机构的实力对比来看——“经过10多年的发展,无论是资产规模、竞争力还是经营管理能力,中国金融体系已今非昔比,不惧开放可能带来的影响。”中国社科院金融所银行研究室主任曾刚分析,我国银行业资产规模占金融资产总量的80%以上,已构建起世界上相对强大、稳健的金融体系,国内4家大型国有商业银行都是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中国银行业的资产质量也相对较好,已具备比肩外资银行的竞争能力。
从市场份额来看——中国市场上,中资银行的市场份额远远大于外资银行,外资银行的市场份额目前仅占1.5%左右。
“扩大开放对中资险企也影响有限。”北京工商大学保险研究中心主任王绪瑾认为,我国保险业近年来保持较高增速,不少中资保险公司已根基深厚,在个人代理、银保渠道占据绝对优势;而且,外资公司来华后,也有一个先适应水土再开花结果的过程。外资险企经营网点较少,在产品研发、管理模式、挖掘客户需求等方面,仍需较长时间适应中国市场,短期内“逆袭”的可能性不大。“不过长远看,外资险企整体上风格比较稳健,来华后有一些将获得长足发展。”众安保险首席执行官陈劲说。
“在发达国家保险市场,外资企业市场份额平均为6%左右,我国现在是5.19%。”王绪瑾说,在我国金融业中,保险是开放程度最高的,但并没有发生中资企业被外企“冲垮”现象。外企带来了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技术,在产品和服务创新方面给中国保险业注入了有益的养分,有助于不少中资险企快速成长。
从金融市场发展空间来看——“中国广阔的市场空间能容纳多元、丰富的市场主体,为中外资银行均可以提供发展机会。中外资银行各有优势,相互学习借鉴,能提高整个中国金融体系的实力。”曾刚说,中资银行在客户、网点布局等方面有优势,而外资银行的优势在于稳健的发展理念、精细化的经营模式和完善的风险管理水平,特别是很多外资银行有应对经济周期的充足经验,这正是中资银行要学习的。
江苏长江商业银行行长史玉泉认为,对外开放步伐加快,对国内银行而言,短期内人民币业务以及债券承销、托管等市场业务可能会受到一定影响,但也有助于学习外资银行的先进服务理念、管理经验以及成熟的产品和技术。
开放也能给中外资保险机构创造新的发展机遇。“开放带来进步,我国保险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这与开放密不可分。中国保险业加快开放与保险市场处于上升期的效应相叠,再加上新经济、新业态快速成长,外资保险机构在中国将会有更大作为。”王绪瑾说。
此次开放的一大亮点是各类新型金融机构也向外资敞开,消费金融领域就是其中之一。马上消费金融首席执行官赵国庆认为,目前国内消费金融公司在发挥创新驱动和科技引领方面占据优势,不惧外资竞争,同时随着外资进一步涌入,国内消费金融公司要善于学习外资机构在运营和流程方面的精细化管理经验。
扩大开放如何更好防范风险?
综合考量扩大开放带来的新增风险,监管能力要与金融开放度相匹配
“扩大开放的最终目的是提升中国金融体系的竞争力,但前提是能够应对开放可能带来的风险。”曾刚说,开放并非一蹴而就、一放了之,要有配套改革跟进,金融监管能力要与金融开放度相匹配。
曾刚分析,从国际经验教训看,开放会导致整个金融市场环境发生变化,创新加快,风险点增加,资金跨境流动加速。如果短期资本过快流动,会对货币体系带来冲击,也会导致金融机构出现较大的系统性风险。
这几年,有关部门提高监管效能,弥补监管短板,严防系统性金融风险,我国金融监管能力已大幅提升。“金融业进一步开放,监管能力还需跟上。”曾刚说,要综合考量扩大开放带来的新增风险,比如汇率风险、货币错配的风险等,完善原有的监管体系和监管制度。
汇丰银行(中国)有限公司行长兼行政总裁廖宜建认为,在金融业进一步开放过程中,要通过丰富相关产品品种,开拓国内市场深度,稳步实现资本项目可兑换,继续发展并规范债券市场,同时加强监管,防范金融及相关风险,增强市场运作的规范性。
据了解,去年原保监会对行业进行了风险摸排,外资险企风险自律整体表现较好,平均分数明显高于中资险企。目前,中外保险监管力度仍有“温差”,突出表现在处罚方面。对险企的一些经营失误或违规行为,包括泄露客户资料、披露虚假信息、营销误导等,国外往往会罚得险企“伤筋动骨”,但国内罚款往往不痛不痒,处罚起不到震慑作用。“长此以往,外资险企来华后慢慢发现违规成本很低,也会去当‘坏孩子’。”王绪瑾说。
金融业要扎紧制度“篱笆墙”,防止金融风险跨行业传递。王绪瑾说,以保险行业为例,未来外资险企的经营规模将扩大,经营形式更多样、产品更丰富,要进一步强化动态监管,深入开展反洗钱工作,消除资金运用的跨境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