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力改善小微企业金融服务

发布日期:2018-01-11 09:27:33 作者: 来源:经济日报
【字体:

在我国宏观经济形势趋好的背景下,2017年小微指数走势稳中攀升,年初到年末,多数分项指数表现良好。不过,年度融资指数下降,意味着小微企业的融资问题并未得到根本性的改善。2018年,不仅需要增加服务小微的金融机构的数量,更要提升这些机构服务质量——

当前,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在产业结构调整、污染防治、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等方面均有进展。从小微经济的运行态势来看,其发展步入新周期的趋势更加明显,2017年12月“经济日报—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小微企业运行指数”当月上涨0.2个点,回到46.7,达近两年来的相对高点,且各分项指数表现良好。

2017年小微经济波浪式筑底,虽然全年指数仍处于荣枯值下方,但从年初总指数46.2到年末的46.7,已经凸显出小微经济的“新常态”。如果说年初指数上扬犹犹豫豫,下半年的指数上扬则相对稳健扎实。当然,筑底过程并非一帆风顺,个别区域和个别行业的发展还有不确定性因素,比如东北区域的分项指数还在下降。应该说小微经济的运营趋势较好,但压力依然不小。

分行业来看,批发零售、住宿餐饮、交通运输等消费类、服务类小微企业全年增长趋势良好,这与深化收入分配改革、增加有效需求的相关政策导向有关,可以预见的是,随着人均可支配收入提高、社会保障覆盖的广度和深度提高,这些行业的后续发展可以预期。制造业、建筑业、农业等领域的小微企业依然存在发展瓶颈。由于部分地区以行政化的方式去产能和解决环保排放,导致一些大宗商品的价格大幅波动,原材料的价格波动直接导致了中下游小微企业的运营压力;此外,依然有大量小微企业得不到足额的生产性融资,以及小微经济的就业供给不足,也让小微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承压。

2017年全球经济逐步走出阴霾。中国经济则顺利实现新旧经济周期的转换。近年来我国经济结构不断优化,数字经济等新兴产业蓬勃发展,高铁、公路、桥梁、港口、机场等基础设施建设快速推进,农业现代化稳步推进;区域发展协调性增强,“一带一路”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成效显著;在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等政策的战略导向下,传统产业优化升级和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已初具规模,在中高端消费、创新引领、绿色低碳、共享经济、现代供应链、人力资本服务等领域的增长点也已初步显现。

在我国宏观经济形势趋好的背景下,2017年小微指数走势稳中攀升,年初到年末,多数分项指数表现良好,市场指数从43.5到44.1,采购指数从45.4到46.0,扩张指数从45.4到45.9,信心指数从48.1到49.2,风险指数从51.9到52.6,均显示出小微经济稳健筑底的趋势。但融资指数从49.4到49.1,成本指数从62.3到61.6,反映出我们在2018年需要重点关注的政策着力点。年度融资指数下降,意味着小微企业的融资问题并未得到根本性的改善;成本指数的下降则预示着小微企业的经营成本仍然存压,如何抑制原材料价格快速上涨的趋势,对于未来小微企业的发展尤为重要。

总的来说,2017年我国小微经济的外部政策有显著改善,小微企业增值税免税及“营改增”落地,所得税减税扩大规模,金融机构向小微企业发放小额贷款利息免增值税等政策陆续出台,都为小微企业的生产经营提供了重要的制度保障。但我们依然可以看到,小微企业在融资过程中难以得到各类金融机构的支持。因此,根据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对发展小微经济的部署和要求,需要增加金融对实体经济的供给,这不仅需要增加服务小微的金融机构的数量,更要提升这些机构服务质量。

  南开大学金融学院教授 李 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