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是新一轮全球化的推动力

发布日期:2017-05-12 08:46:14 作者: 来源:中国金融新闻网
【字体:

在全球经济增长乏力、逆全球化甚嚣尘上的背景下,“一带一路”倡议自提出以来已经取得一批重要早期成果。2016年,在国际市场需求持续低迷的情况下,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额达6.3万亿元,增长0.6%。中国企业已经在“一带一路”沿线20个国家建设了56个经贸合作区,涉及多领域,累计投资超过185亿美元,为东道国创造了近11亿美元的税收和18万个就业岗位。

  5月14日至15日,中国将在北京主办“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论坛即将举办之际,本报邀请了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3位专家,共同审视在逆全球化抬头的背景下,“一带一路”倡议所扮演的角色和意义。

  主持人:在逆全球化的背景下,我们应该如何理解“一带一路”倡议的意义?

  张立群:其实过去中国的对外开放很少从全球的战略布局上出发。“一带一路”倡议是中国提出的参与全球化的战略布局,既要海上对外开放,也要陆上对外开放。这不仅是一个思路,而且是落实到了具体的行动上,即硬件的互联互通和软件的互联互通。这表现了中国更积极地参与全球化的决心和行动,也表明了在现在逆全球化思潮上升的时候中国鲜明的态度。

  中国推进“一带一路”倡议实施,表明中国是经济全球化的重要倡导者、参与者、推动者。而且在全球化的过程中,中国自身发展的很多优势会对整个世界经济的复苏发挥重大作用。从这个角度看,中国更加积极地落实“一带一路”倡议,重要的考虑是,在逆全球化风潮加剧、世界经济徘徊在国际金融危机阴影下的时候,中国要作出更大的贡献。当然这也会给中国自身的发展带来更多机遇,包括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充分利用。

  主持人:从历史的角度看,全球化进程与“一带一路”倡议是怎样的关系?

  施戍杰:其实对于当前的逆全球化,到底是出现了逆全球化的趋势还是只出现了逆全球化的噪音,尚没有共识。我感觉全球化的趋势不会逆转,但不可否认的是逆转的风险仍然存在。

  从历史角度看,我们经历过两个阶段的全球化。一是19世纪由西方列强打出来的全球化,二是二战之后由市场经济和资本全球扩张所推动的全球化。第一轮全球化的标志是全球殖民体系的建立,两次世界大战之后全球殖民体系崩溃,第一轮全球化也就结束了。第二轮全球化一直到过去一段时间都在深入发展,但也带来很多问题,其中包括国家之间的不平等和国家内部的不平等。

  我认为,现在中国推进的“一带一路”倡议可以成为第三轮全球化的探索。它和第二轮全球化的不同之处在于,更加强调国与国之间的平等,更加强调不同社会阶层的普惠受益。从经济学原理来说,全球化会带来效率的提高,可以把饼做大。现在产生逆全球化噪音的原因就是分饼的方式不合理,所以要推动新的全球化方式来消除过去的全球化旧方式的弊端。“一带一路”建设可以成为这样一种试验田。

  主持人:现在逆全球化思潮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刘勇:以美国为例,对于美国富人、资本家来说,把产业转移出去,他们其实是获益的,但是蓝领工人虽然也可以享受低廉的商品价格,但却可能失去工作。美国的产业向外转移可能太快,而蓝领工人还来不及转型,失业的蓝领工人还来不及得到转岗培训的时间和机会。美国失业蓝领工人的再就业问题没有解决好,再加上社会保障等方面的问题,从而导致社会的两极分化、不平等问题。这是逆全球化思潮产生的原因之一。

  “一带一路”倡议起源的最核心一点就是冷战以后这一轮全球化是不可持续的。这次全球化,是美国的高科技和资本与落后地区的劳动力和资源的相互结合。其实这在冷战时期是不可能的,这种结合应该说是很伟大的。但为什么不可持续?这种结合对发达国家来说是得利的,因为他们掌握了生产技术,分配方式是按要素分配,先进技术和资本分得大头,资源和劳动力分得小头,个别资源例如石油除外,所以落后地区是很吃亏的。我们不断积累过剩的生产能力,而西方国家在不断积累财富。 
  其实,西方国家也是在最近几十年实现普遍富裕的。1979年美国的人均GDP不超过12000美元,中国当时是200美元。现在中国人均GDP是8000美元,美国是50000美元。中国的发展速度很快,但两国人均GDP的绝对差距是在扩大的。 
  在这个过程中,美国过度超前消费到了一定程度,所以发生了“次贷”危机。全球金融危机相当于宣布了这一轮全球化的失败或不可持续。所以各国各显神通,各自提出了新的全球化战略。美国提出的是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和跨大西洋贸易与投资伙伴关系协定(TTIP),欧洲提出货币一体化和财政一体化。日本、新加坡、俄罗斯等国都提出了自己的全球化战略诉求。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为我国的出口产品开拓销路。 
  现在各个国家的全球化战略需要对接、融合,各国可能需要10-20年的时间形成新的全球化共识,这也是“一带一路”政策沟通的含义。 
  主持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3年多,取得了哪些重要成就?现在“一带一路”建设处于哪个阶段?还存在哪些问题? 
  张立群:“一带一路”建设处于探索前进的过程当中。“一带一路”已经为全球所知晓,但其中涉及到很多复杂问题,还有待于在双边和多边谈判中进一步解决。从互联互通的角度看,很多关键环节还有待打通。所以,“一带一路”正在路上。 
  刘勇:“一带一路”建设的成就是有目共睹的。首先最重要的是交通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包括渝新欧、汉新欧铁路在内的中欧班列已经运行多达51条,国内开行城市多达27个,到达欧洲11个国家28个城市,这为市场一体化、区域经济一体化奠定了基础。另外,区域经济一体化还要有分工,这需要政府去协调,将发展差距控制在一定范围内,否则会影响发展的可持续性。 
  第二是建立了亚投行和丝路基金,解决了“一带一路”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来源问题,得到世界各国的广泛响应。 
  第三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都做了相应规划,这就是前面所说的分工。但这个分工的难度更大,矛盾也更多体现在这方面。沿带和沿线国家和地区在资源禀赋和发展阶段上有一定的相似性,需要通过协商达成协议分工的空间一体化格局,以更好地促进各国去获得区域分工协作带来的巨大效益。 
  主持人:对于即将召开的“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您有怎样的期待? 
  张立群:我想高峰论坛会紧密呼应去年的G20峰会。尤其是在今年保护主义抬头、贸易战可能升级的背景下,高峰论坛会在推动经济全球化方面发挥持续加力的作用。从去年的G20峰会到今年“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中国都表现出了反对贸易战、反对逆全球化的坚定态度,中国在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来推动经济全球化方面做出了越来越多的努力。 
  在世界经济恢复向好、全球化迈入新时期之时,中国元素将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