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企业在国际贸易结算中使用人民币的意愿是非常强烈的,因为使用人民币进行结算有助于企业规避汇率风险。”某国有银行西部省份分行贸易金融部的人士对本报记者表示。
近年来,伴随人民币加入SDR货币篮子、人民币国际化稳步推进,人民币的功能不断丰富,人民币作为贸易结算货币、贸易融资货币、金融投资货币和官方储备货币的地位不断上升,在服务“一带一路”建设过程中刻画着自己独有的印记。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研究员刘英表示,“一带一路”的合作重点包括贸易畅通和资金融通,这些都离不开人民币国际化,而“一带一路”建设又将反过来加速人民币国际化进程。
人民币国际化服务“一带一路”建设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3年多来,已经取得了一批重要早期收获。
贸易方面,2016年,在国际市场需求持续低迷的情况下,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额达6.3万亿元人民币,增长0.6%。
双向投资方面,2016年,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直接投资145亿美元,占中国对外投资总额的8.5%;“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对华投资新设立企业2905家,同比增长34.1%,实际投入外资金额71亿美元。
贸易和投资便利化离不开贸易和投资壁垒的消除,也与货币安排和金融服务息息相关,而人民币国际化无疑是其中一项重要安排,有利于加强沿线各国之间的货币流通。
2008年以来,中国先后与30多个国家和地区签署了本币互换协议,其中包括22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与23个国家实现了货币的直接交易,其中包括8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并与其中两个沿线国家实现了货币的区域直接交易;在23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当地人民币清算安排,指定了当地的人民币清算行,其中,7个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此外,中国大力发展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CIPS),参与者有不少是来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金融机构。
作为人民币国际化的有机组成部分,近年来,我国金融市场持续扩大双向对外开放,在“一带一路”资金融通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一是扩大人民币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RQFII)范围,增加额度,截至2016年末,共有177家RQFII机构获批5284.75亿元人民币额度。二是去年在全国范围内实施全口径跨境融资宏观审慎管理,以外债拓宽了境内主体支持“一带一路”融资来源的渠道。三是进一步提高中国债券市场对外开放水平,便利境外机构到中国发行熊猫债,允许境外机构投资者投资境内银行间债券市场,不设单家机构限额或总限额。截至2016年末,银行间债券市场熊猫债已累计发行631亿元,境外投资者400多家,投资余额近8000亿元人民币。
今年3月份,俄罗斯铝业联合公司在上海证券交易所完成了首单熊猫债券发行,首期10亿元人民币。这是俄罗斯大型骨干企业首次在中国发行熊猫债券,也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首次发行熊猫债券,进一步拓展了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金融合作方式。
“一带一路”将推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
随着“一带一路”建设推进激发更多市场需求,人民币国际化有望继续向前。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国家外汇管理局局长潘功胜指出,共建“一带一路”旨在促进经济要素有序自由流动、资源高效配置和市场深度融合,有利于进一步推动中国金融市场的双向开放,提升跨境贸易和投资的便利化水平,推动资本项目可兑换,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
首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5月份将在北京举行。中国银行首席研究员宗良表示,预计“一带一路”将进入新的快速发展阶段,这个新的发展阶段中必然伴随着大量的投融资需求,而债券又是这个投融资需求实现的重要保障。目前,亚洲区域内所发债券多数仍是美元债券,今后应让域内货币债券发挥更多作用。有望于今年开启的“债券通”将把内外债券市场打通,这将为债券市场开辟新的格局,熊猫债、点心债等人民币债券市场将取得快速发展。另外,伴随着“一带一路”的快速发展,人民币离岸市场也将进一步深化,人民币国际化将继续向前迈进。
此前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主要是通过贸易结算来推进的。目前,人民币已成为我国第二大涉外收支币种,在我国跨境收付中的占比达到25%。
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称,当年德国马克和日元在贸易结算中占比最高的时期,也仅仅在30%左右。这意味着,继续依靠贸易结算来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空间已经比较有限。因此,未来借助扎实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将显著提升人民币作为融资货币的功能。
“‘一带一路’沿线的贸易合作深化和投融资领域的拓展意味着更多的人民币投资需求和更大的离岸人民币市场,这将不断扩大人民币的使用规模和使用范围,使人民币的使用常态化,也有助于人民币被更多国家纳入官方储备。”刘英表示,随着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金砖国家开发银行、丝路基金在运作中更多使用人民币,人民币在贸易投资领域中的使用也将提高,人民币国际化的驱动力结构将更加合理,这必将加速人民币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国际化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