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相关措施密集铺开,带动宏观经济稳步向好发展。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顶层设计之下,结构性失衡问题取得阶段性突破。
在这一基础上,2017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继续深入推进“三去一降一补”,落实已部署的各项任务,根据新情况、新问题完善政策措施,推动五大任务有时效性进展。
改革持续推进
良好的开局是成功的一半,对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而言,同样如此。
去年,我国提前完成钢铁去产能4500万吨、煤炭去产能2.5亿吨的全年目标任务,企业信心明显提振,工业品价格连续54个月负增长的局面得以扭转。房地产去库存方面,一线城市和部分二线核心城市去库存目标基本实现,统计局数据显示,2016年商品房待售面积6.95亿平方米,相比2015年末下降3.2%。同时,商品住宅库存也下降了11%。降成本方面,营改增试点全面推开,全年减税超5000亿元,小微企业降费政策陆续推出,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得到调整和规范。
以“三去一降一补”为核心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我国经济持续发展扫清障碍、蓄积动能。2016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GDP)首次迈上“70万亿”台阶,比上年增长6.7%,其中,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到51.6%,结构性调整趋势明晰。
当然,“三去一降一补”也给短期内实体经济发展带来了阵痛。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客座研究员董希淼认为,去年上半年,在去产能进程中,一些产能过剩行业生产经营困难的局面实际上加重了,职工的安置和再就业工作给这些行业企业增加了较大压力;在去库存的过程中,金融系统和上下游行业运营的风险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不过他也强调,改革过程中的阵痛是阶段性的、短期的,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必须经历的过程,可以看作是改革必须付出的成本。
攻坚“深水区”
改革必将继续推进。
针对2017年“三去一降一补”实践中可能出现的新形势、新问题,今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专门作出了部署与调整,以力求五大任务取得实质性进展。
具体来看,去产能方面,要防止已经化解的过剩产能死灰复燃,同时,用市场、法治的办法,做好其他产能严重过剩行业去产能工作;去库存方面,要坚持分类调控,因城因地施策;去杠杆方面,要在控制总杠杆率的前提下,把降低企业杠杆率作为重中之重;降成本方面,要在减税、降费、降低要素成本上加大工作力度;补短板方面,既补硬短板也补软短板,既补发展短板也补制度短板。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总经济师徐洪才认为,今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进一步深化,“三去一降一补”任务还很艰巨。他表示,“以去产能为例,未来要促进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坚决淘汰掉高污染、高能耗、技术含量较低的低端产能;同时,还要扶持一些先进产能,要鼓励创新,最终提升技术含量。”
除此之外,改革推进中所暴露出来的问题值得关注,其中,去杠杆速度相对较慢引发不少讨论。对此,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王一鸣认为,由于目前我国融资总规模明显居高,所以短期内将杠杆率降下来是不现实的。因此,首先要先控制杠杆率的增速,然后逐步稳定杠杆率的水平,调整债务结构,逐渐降低杠杆率。
凸显市场作用
上述得失互现或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过去一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亟须破题的方面。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吴敬琏表示,当下,市场在配置资源中的决定性作用依旧不够凸显,行政手段在“三去一降一补”中仍起到很大作用。他认为,用行政手段进行“去”和“补”的资源再配置具有很大的局限性,甚至有不小的副作用。
“结构性失衡根本原因是体制机制障碍,是市场在资源配置中没有起到决定性作用,是政府没有更好发挥应有作用。”对此,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杨伟民表示,深化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须认识到,中国经济运行中出现的问题,虽有周期性、总量性因素,但根源是结构性失衡,而这种失衡,需要明确政府的职责边界,切实维护好市场秩序。
事实上,加快政府职能的转变,才能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才能让市场的效用发挥到最大。例如在去产能方面,应当丰富利用市场机制和经济手段去产能,建立一个市场化的产能过剩自动退出机制,形成有效出清。在去库存方面,政府可以通过在三、四线城市限制盘活存量、发展租赁市场,在热点城市增加土地供应以及完善房地产开发、买卖等环节的法治化,营造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