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政策保持稳健中性 流动性整体充裕 价格型调控“唱主角”

发布日期:2017-02-13 09:00:07 作者: 来源:中国金融新闻网
【字体:
2月10日,央行公告称,目前银行体系流动性总量处于较高水平,当日暂不开展公开市场逆回购操作,净回笼800亿元。此前的5个交易日也均未开展逆回购操作,本周(2月6日至10日)公开市场净回笼6250亿元。此前两周,央行公开市场分别净回笼700亿元和3100亿元。 
  市场人士表示,尽管央行已经连续多日暂停逆回购操作,但在春节前央行大量释放流动性及春节后现金回笼等因素的影响下,当前市场整体流动性充裕。 
  近期,央行先后开展创新性的临时流动性便利操作。中期借贷便利(MLF)、逆回购与常备借贷便利(SLF)利率上行,引发市场关注和讨论。央行研究局局长徐忠近日回应,逆回购利率上行并非“央行加息”。 
  专家认为,当前经济基本面和通胀走势尚不支持我国进入加息周期。在国内外环境对货币政策空间形成制约的情况下,考虑到2017年仍面临稳汇率、金融去杠杆、抑制资产泡沫以及通胀回升的压力,未来一段时间的货币政策将维持中性谨慎,从调控手段来看,更加注重价格调控。 
  连续多日暂停公开市场操作 
  对于央行连续多日暂停公开市场操作的原因,中信证券固定收益分析师明明称,主要有两个方面。第一,虽然2月份资金回笼量较大,但近期来看,大量资金仍未到期,足以满足当前的资金需求,最近几日市场整体流动性仍然十分充裕;第二,央行在资金相对充裕时不继续投放资金,也没有对即将到期的大量资金进行提前对冲,体现了央行稳健中性的态度,最终达到防风险、去杠杆的目的。 
  2月10日,Shibor利率涨跌互现,长期资金利率继续走高。隔夜Shibor跌0.42个基点报2.2678%,7天期Shibor跌1.07个基点报2.6233%,1个月期涨0.99个基点报3.9938%,连续11日上涨;3个月期涨2.87个基点报4.1727%,连续9日上涨。 
  记者获悉,下周(2月11日至17日),公开市场共有9000亿元逆回购到期,无正回购和央票到期。此外,2月15日还有1515亿元6个月期MLF到期,1月20日,央行通过临时流动性便利操作(TLF)为几家大型商业银行提供的临时流动性便利支持(约6000亿元),期限为28天,将在2月16日到期。 
  相关市场人士就此分析指出,虽然当前市场整体流动性充裕,不过连续多日净回笼对流动性的压力正逐步显现,尤其后续资金集中到期规模较大,下周资金面或将出现一定阶段性趋紧的态势。
  更加倚重价格型调控工具 
  2016年7月,中央政治局会议首次提及“抑制资产泡沫”,政策重心开始转向金融去杠杆。兴业证券宏观分析师王涵表示,此后央行货币政策重心开始发生变化。从其操作来看,可以分为3个阶段:一是2016年三季度,央行延长融出资金期限;二是2016年11月至年末,直接减少资金投放量;三是2017年春节前至今,继续回笼资金。 
  “本轮货币政策调控有两个特点。”王涵称,一是创新性地使用调整资金期限结构的方法,这本身也与商业银行更加依赖央行以及商业银行对短期资金更加敏感有关;二是工具箱更为丰富。在应对春节流动性冲击时,央行采取临时流动性便利这一新工具,其与降准不同之处在于有时间限制,与逆回购不同之处在于不需要抵押品。可以看出,今年春节期间的流动性投放采取了偏谨慎的方式。 
  在本轮调整中,作为央行传统货币政策工具的存贷利率、存款准备金率并没有调整。而伴随着银行资金来源端更加依赖央行的流动性投放以及银行间市场,逆回购、MLF等利率已作为政策利率发挥作用。央行行长助理张晓慧近期撰文指出,2016年以来,人民银行进一步完善央行利率调控和传导机制,一方面继续注重稳定短期利率,持续在7天回购利率上进行操作,释放政策信号,探索构建利率走廊机制,发挥SLF作为利率走廊上限的作用;另一方面也注意在一定区间内保持利率弹性,与经济运行和金融市场变化相匹配,发挥价格调节和引导作用。为增强利率传导效果,在通过MLF常态化提供流动性的同时,注意发挥其作为中期政策利率的功能。 
  有分析人士预计,伴随着我国利率市场化进程的完成,货币政策将逐步从数量型向价格型调控转型,新的货币政策框架正在形成。未来公开市场操作利率的重要性将不断提升,央行通过调整逆回购、MLF、SLF等利率,以实现货币政策目标,这种调控方式或将成为货币政策的“新常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