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欠发达地区商业银行可持续发展

发布日期:2017-12-09 16:01:00 作者:人民银行长春中心支行会计财务处课题组 来源:金融时报-中国金融新闻网
【字体:

为有效促进经济增长,保障信贷资产质量,扶持企业快速成长,实现银行、企业和政府三方互利共赢的良好局面,建议由政府部门牵头,针对政策鼓励和新兴的产业,搭建信贷政策平台,规范信贷资金的投放和收回。

针对商业银行支持传统工业产生的不良贷款,放宽税前贷款核销条件,允许扩大税前提取拨备范围,加大政策扶持,化解金融支持经济转型而产生的不良贷款。建议政府部门建立贷款担保基金和风险补偿基金,降低银行因支持经济转型而产生的不良贷款,解决银行后顾之忧。

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经济将从高速增长转变为中高速增长,经济结构将不断优化升级,发展驱动将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吉林省围绕“三去一降一补”,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经济发展形势持续向好,既为商业银行带来了机遇,也带来了严峻的考验。经济新常态下,商业银行必须牢固树立忧患意识和竞争意识,在挑战中抓机遇,在逆境中求生存,在转型中谋发展。

坚持回归本源原则

(一)围绕“三去一降一补”,全力支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一是积极支持吉林省振兴发展。商业银行要把握新一轮东北振兴的历史机遇,做好重大项目的营销对接,抢抓一批水利、高速公路、环境治理保护等重大基础设施投资项目,包括新兴产业转型升级、国企改革等重要机遇以及地下综合管廊、海绵城市、棚户区改造等民生工程。把握全面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机遇,在并购贷款、上市咨询、项目融资、资产证券化、产业基金、股权融资等业务领域全方位提供金融服务。围绕重点国有林区战略调整,支持重点国有林业局和森工企业开展生态保护与推进经济转型。在控制过剩产能的基础上,支持钢铁、有色、化工、建材等行业绿色改造升级,积极稳妥化解过剩产能。

二是积极开展新经济金融服务。围绕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加大金融服务模式前瞻性研究,积极介入高端装备与新材料、节能环保、新能源等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重大项目。大力支持以生产性服务业为重点的现代服务业,扶持制造业企业从生产制造型向生产服务型转变。

三是做实做优小微企业服务。落实国家“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战略,积极服务好优质小微企业。发挥商业银行基层营业机构的营销主力作用,加大营销服务模式的创新力度。积极运用互联网、大数据等新技术挖掘客户需求,通过批量营销、方案营销模式和标准化、流程化、便利化的服务模式,为小微企业提供优质服务。

四是积极支持民营企业发展。围绕现代服务业、生态旅游、矿泉水、矿产新材料、医药健康等产业,积极介入政府推介企业的调查与论证工作,对符合信贷政策的民营企业进行重点支持。

(二)立足农业大省实际,全力支持“三农”发展壮大。

一是围绕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支持调整农业种植结构,大力支持高标准农田建设、农田水利建设、重大水利工程等现代农业建设项目,积极支持新一轮农村电网升级改造、农村人居环境治理等美丽乡村建设项目。

二是围绕国家大战略,重点支持省级以上龙头企业和国家级、省级示范社扩大规模经营,服务好农村基础设施、城镇化建设、农业龙头企业、县域主导产业中的骨干企业、大型农副产品批发市场等大企业、大项目、大市场,做大规模、做出效益。

三是围绕现代农业发展目标,服务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农业农村各领域新要素以及产融发展、现代农业、生态农业、互联网等新主体、新业态。

四是围绕药材、果蔬、食用菌等特色产业,推广产业链金融模式,全力支持特色经济发展,形成集群服务效应,提高综合效益;围绕特色旅游产业,以重点景区、全国旅游优选项目、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项目为切入点,以政府购买服务融资业务、投贷联动、产业基金、PPP项目融资等方式,持续加大对旅游的支持力度。

五是围绕宜居家园建设,以新一轮美丽宜居乡村建设项目为主要方向,以新型城镇化建设、农村水利、电网升级改造为重点,采取区别对待、一村一策的服务模式,为小城镇、农村环境整治、土地治理等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供融资支持,着力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环境,打造宜居家园。

(三)发挥自身资源优势,加快推进多元化经营。

一是推进多种经营。商业银行在做好银行业务的同时,应有效发挥网点多、系统健全、制度规范、人员素质较高等优势,积极开展多元化的经营模式,申请获取相应业务资质,积极开展基金、租赁、信托等金融业务,逐步实现综合性经营模式,培育新的利润增长点,不断提高中间业务收入。

二是积极做好“互联网+金融”。充分发挥好自身网络健全、资金实力雄厚的优势,积极发展好“互联网+金融”业务,发挥品牌优势,减免相关费用,争取业务客户,提高有效收入。

(四)积极开展业务创新,不断满足经济发展新需求。

一是创新金融服务。商业银行应在注重稳健经营的前提下,加快金融服务的创新,大力发展资金和资产等新型业务,努力开展结算清算、银行卡和私人银行等中间业务,全面开展金融资产等服务业务。

二是创新金融产品。商业银行应抓住机遇期,有针对性地加强信贷产品的创新,推出适合经济现状的信贷产品,实施差异化的信贷管理,拓宽企业的融资渠道,促进企业成长,增加银行效益。

三是加强创新金融管理。商业银行要借鉴发达国家商业银行管理模式,加强运营管理的创新,提高金融服务效率,降低管理成本,提高营业利润。

(五)加强贷款风险管理,努力提高信贷资产质量。

做好存量贷款的监督、审查,避免发生新的不良贷款业务。密切跟踪区域内国企改革、企业重组整合,切实维护好银行债权。进一步加大不良贷款清收处置力度,综合运用各种手段,有效提升不良处置能力和效率,维护信贷资产安全。

为商业银行发展提供良好环境

(一)搭建平台,引导信贷资金流向。为有效促进经济增长,保障信贷资产质量,扶持企业快速成长,实现银行、企业和政府三方互利共赢的良好局面,建议由政府部门牵头,针对政策鼓励和新兴的产业,搭建信贷政策平台,规范信贷资金的投放和收回。如搭建民营经济融资平台,由政府部门牵头成立民营经济管理协会,负责统筹协调民营企业的融资、筹资管理;以政府信誉作为保障,发挥民营经济集群效应,取消商业银行贷款管理的后顾之忧。

(二)加大政策的扶持力度。针对商业银行支持传统工业产生的不良贷款,放宽税前贷款核销条件,允许扩大税前提取拨备范围,加大政策扶持,化解金融支持经济转型而产生的不良贷款。建议政府部门建立贷款担保基金和风险补偿基金,降低银行因支持经济转型而产生的不良贷款,解决银行后顾之忧。扶持“三农”政策方面,建议采取降低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或发放一定额度支农再贷款、支小再贷款等方式给予一定的政策扶持。健全防范和制止逃废金融债务的相关制度,设立恶意逃废金融债务黑名单制度,并信息共享,发挥司法机关的追偿和震慑作用,共同维护金融债权。

(三)积极推进金融体制改革工作。继续推进农村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健全农村金融组织体系,丰富农村金融产品,激活农村要素市场,强化农村金融风险防控,努力破解金融资源配置扭曲的体制机制障碍。继续推进地方法人银行机构的改革工作,进一步充实资本,完善法人治理结构,防范资金风险,化解不良资产,提高资产质量和利润水平,推动地方性法人银行机构的上市,构建多层次的资本市场体系。

(课题组组长:林丽妍 课题组成员:朱晓军 李晓明 杜晓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