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中国经济回眸之一:
稳中有进,一份提气的成绩单
2017年,中国经济交出了一份很提气的“年报”:经济增速一枝独秀,就业目标超额完成,企业景气度多项指标创近5年新高,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一年内4次上调中国经济增长预期……在世界经济舞台的聚光灯下,中国经济颜值高、气质好、活力足,释放满满正能量。
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世界经济复苏乏力等外部环境,面对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等一系列深刻变化,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审时度势、科学决策、真抓实干、迎难而上,推动我国经济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经济实力再上新台阶,经济结构出现重大变革,经济更具活力和韧性,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源和稳定器。
“稳”是主基调,中国经济总体平稳“颜值高”
6.8%,这是今年三季度的中国经济增速,也是中国经济连续第九个季度保持在6.7%—6.9%的运行区间内。
“在经济总量的高基数上,在转型升级的强压力下,中国经济还能保持中高速增长,且运行波动如此之小,不仅在世界上独占鳌头,在中国经济发展史上也是罕见的!”国家统计局中国经济景气监测中心副主任潘建成说。
稳字当头,正是5年来中国经济运行的主基调,绘就了中国经济的高颜值。
速度稳,堪称全球发展“火车头”。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GDP年均增速超过7.2%,远高于同期世界2.5%和发展中经济体4%的平均增长水平,在世界主要国家中名列前茅。今年前三季度中国GDP增速6.9%,不仅远高于欧美日等发达经济体,也超过了金砖伙伴。
贡献大,犹如世界经济“压舱石”。联合国日前发布的《2018年世界经济形势与展望》认为,2017年全球经济增长的1/3依仗中国。5年来,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年均贡献率达30.2%,超过同期美国、欧元区和日本贡献的总和,2017年中国经济总量占全球的比重达15%,比5年前提高3.5个百分点。
就业稳,创业热,“好饭碗”越端越牢。今年1—11月,全国城镇新增就业1280万人,同比增加31万人,再创历史新高;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和31个大城市城镇调查失业率都保持在4.9%以下,创下近期低水平。
物价稳,钱包鼓,“获得感”越来越强。今年1—11月,全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1.5%。前三季度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实际增长7.5%,比6.9%的GDP增速高0.6个百分点,居民收入增速再次“跑赢”GDP增速。
“今年的经济发展延续了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好势头,总体平稳、稳中有进,取得的成绩令人鼓舞!”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执行院长刘元春说。
“进”是关键词,经济发展转变方式“气质好”
12月12日凌晨,“口碑”APP里的5万份海底捞滑牛、6万个汉堡王汉堡、10万份乐购超市洗衣凝珠等单品,在1小时内均告售罄。回溯一个月前的“双11”,中国人当日消费超2900亿元,平均每秒生成9800多个快递订单,再次刷新单日购物成交额的世界纪录。
从“双11”到“双12”,从网店到实体店,火热的消费巨浪正是中国经济稳中有进的缩影。党的十八大以来,在新发展理念指引下,中国经济端正发展观念、转变发展方式,发展质量和效益不断提升。2017年,中国经济更是大力瞄准“进”这个关键词,在实施“十三五”规划的重要一年里彰显绝佳“气质”。
——这是供给质量持续改善的一年,中国经济“体格”越来越壮。
在广东东莞,人们惊喜地发现,这个“世界工厂”的“货架”发生了重大改变:只有微薄利润的运动鞋,产量占全球份额已不足1/10,而高附加值的智能手机出货量却已占全球市场的1/4。
“中国经济以质取胜,中国制造不再是大路货的代名词,高铁、核电等高端装备,手机、电脑等信息化产品,在全球中高端产业拥有了一席之地。”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首席专家陈东琪说。
放眼全国,先进产能稳步发展,优质供给加快孕育,落后产能陆续退出。今年11月,我国高技术产业与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14.4%和10.3%,增速分别高于全部规模以上工业8.3和4.2个百分点。同时,六大高耗能行业增加值同比增速持续回落到2%,煤炭和钢铁的年度去产能任务超额完成,6月30日成为全国地条钢“归零”日。
“供给体系的适应性和灵活性不断提升,供给体系的质量不断提高,这是今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的重要成果。”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刘爱华说。
——这是经济结构日益优化的一年,中国经济“体型”越来越优。
从产业结构看。今年前三季度,服务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8%,比第二产业快1.5个百分点,服务业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58.8%,比上年同期提高0.3个百分点。
从需求结构看。今年前三季度,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高达64.5%,比上年同期提高2.8个百分点,比资本形成的贡献率高出31.7个百分点。消费保持第一驱动力的地位,中国内需潜力持续释放。
从区域结构看。年初以来,随着三大战略深入实施,四大板块良性互动,中西部地区的工业增加值增速和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明显高于全国,东北地区工业增加值增速也在加快、固定资产投资由负转正,区域发展的协调性进一步增强。
——这也是企业效益稳步提升的一年,中国经济“体能”越来越充沛。
春江水暖鸭先知,企业家是对市场冷暖最敏感、对中国经济最有发言权的群体之一。
翻开企业账本:今年1—10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同比增长23.3%,比1—9月加快0.5个百分点。10月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产负债率为55.7%,比上年同期下降0.5个百分点,企业杠杆率持续降低,提质增效迈大步。
倾听企业信心:年末公布的第二十五次全国性企业家年度跟踪调查显示,认为目前盈利“正常”或“好于正常”的企业家占53.4%,为近5年来最高值;停产、半停产企业比重为17.8%,为近5年来最低;认为2017年宏观经济“正常”的企业家首次超过一半,为2008年以来的历史最高点。
“新”是主旋律,新旧动能加快转换“活力足”
新时代的中国,经济新动能的星星之火已成燎原之势。
新动能在白山黑水——大连光洋的五轴高档数控机床,打破外国技术封锁,实现了出口日本,从“班门弄斧”跃升为“班门卖斧”;黑龙江农垦通过精细种植实现粮食“十四连丰”,鸭稻、蟹稻的每亩收益也比常规水稻增加550元。
新动能在黄海之滨——海尔智能工厂生产线上,每15秒就会诞生一台洗衣机,耗时仅为过去的一半,产品价值却比以前翻了2倍;青岛红领的柔性生产线上,依靠数据驱动与智能制造,效率提升30%。
新动能在改革前沿——深圳柔宇的柔性超薄显示屏,厚度仅0.01毫米;自主创新的大疆无人机,稳居全球民用无人机领域第一把交椅;华为的欧洲专利申请量跃升至第二位,已向苹果手机征收专利费……
“今年中国经济没有出现较大波动,与宏观调控针对性和精准度提高、新旧动能加快转换密不可分。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正确处理‘稳’和‘进’的关系,宏观政策保持了基本取向的稳定性连续性,市场预期进一步稳定;继续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加快转变政府职能,为新动能的持续释放提供了良好环境。”国家统计局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司长邢志宏说。
党的十八大以来,创新发展迸发强劲动能,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中国奇迹”。今天,落实新发展理念、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源源释放的巨大红利,为新时代输送不竭动力,让中国经济活力足、潜力大、后劲强。
新技术层出不穷。首架国产大型客机C919首飞成功,世界上口径最大的单口径射电望远镜“天眼”发现两颗新脉冲星,5G技术催生万物互联时代……“中国智造”正在为世界科技版图增色。
新业态蓬勃发展。今年前11月,我国网上零售额同比增长32.4%,数字经济、平台经济、共享经济广泛渗透,共享单车等被外媒点赞的中国“新四大发明”正在改变着全球经济格局。
新产业快速成长。开新能源汽车,看智能电视,学远程英语,住特色民宿,游主题公园……过去老百姓想不到、不敢想的“绿色经济”“幸福产业”正风生水起,点燃中国经济的新引擎。
新企业加速孕育。今年前三季度全国新登记企业451万户,同比增长12.5%,平均每天新设1.65万户,这些创业新兵撸起袖子加油干,正努力成为创新主力,谱写中国经济的新华章。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当前,我国传统产业焕发生机、新兴产业势头强劲,转型升级正逐渐走出阵痛期、步入收获季。”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副院长白景明说。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新时代的中国经济巨轮正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航下,抢抓新机遇,开拓新天地,沿着高质量发展的航道劈波斩浪,勇往直前!
2017年中国经济回眸之二:
高质量发展,中国经济强起来
“大路货没人要,可i5智能机床的订单雪片般飞来,交货期排到5个月后了。”辽宁沈阳机床集团车间里一派热火朝天,i5产品线经理盖丽亚向记者介绍道。
从拼数量到拼质量,沈机独创的i5智能机床技术站到了行业潮头。在今年“冰火两重天”的市场挑战中,沈机加速新旧动能转换,创新业务收入比重从9%大幅提高至35%左右。
进入新时代,“高速度”不再时髦,“高质量”成为共识,中国经济成色更纯、底色更亮、根基更牢。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适应把握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国经济正朝着质量更好、效率更高、动力更强的发展方向阔步挺进。
五大任务,优化供给侧托举高质量发展
从攻坚之年迈入深化之年,人们发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思路越来越清晰、措施越来越具体、成效越来越显著,被外媒称为中国经济提质的“独门绝技”。
——去产能,促进供求新平衡。
“职工的精气神又回来了!”本钢集团板材炼铁厂5号高炉炉长高立波说。随着供求关系改善,今年钢铁行业价格恢复上涨,吃了多年苦头的钢铁企业终于尝到了甜头。
无效供给的“减”,换来有效供给的“加”。“钢铁行业受益于国家去产能特别是今年上半年全面取缔地条钢,市场秩序进一步规范,合规企业生产积极性提高。”国家统计局工业统计司司长文兼武表示。
——去库存,城镇化以人为本。
74岁的王永诚是内蒙古鄂尔多斯市康巴什区居民,他记得前些年在这里买房时,各类设施不完善,城区空旷冷清。如今的康巴什区拥有34所各类学校,4所市级医院也先后入驻,人气越来越旺。“小区到处是绿地,规划得就像大公园,平时我们就在社区打台球、下象棋。”
去库存不只是卖房子,还要顺应美好生活需要。各地坚持以人为本,将去库存与新型城镇化相结合,增强对农业转移人口的吸引力。11月末,商品房待售面积同比下降13.7%,降幅比上月末扩大0.4个百分点。
——去杠杆,引导资金进实体。
最近,厦门市10家国有企业被压缩2368亿元的银行授信,自厦门银监局试行联合授信机制以来,这是首批被压缩授信的国企。去杠杆步入深水区,国企成为重中之重。年初以来,中央企业逐步建立多渠道降杠杆减负债机制,多个市场化债转股项目已率先落地,截至10月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产负债率为55.7%,比上年同期下降0.5个百分点。
实现高质量发展,去杠杆不搞“一刀切”,不刮“一阵风”,而是有保有压,让实体经济沐浴更多阳光雨露。“今年银行对我们的总授信额度增加30%,公司上下对今后的发展更有信心了!”江苏骠马智能装备公司董事长季松林说。
——降成本,转型步伐更轻快。
河北诺恩水净化设备有限公司展厅里,混浊泛黄的污水被注入净化设备中,汩汩清泉随即流出。“以前是产生污水的,现在是生产净水的,多亏国家减税政策,帮我们实现转型。”董事长朱增武说,公司被税务部门认定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享受多项税收减免,每年节省资金数百万元,让公司轻松完成从采矿企业到净水企业的转型升级。
扩大减半征收所得税的小微企业范围、清理能源领域政府非税收入电价附加……今年,减税降费“红包”一波接一波,全年减轻社会负担超万亿元。1—10月,我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每百元主营业务收入中的成本和费用同比各减少0.26元、0.25元。
——补短板,日子越来越舒坦。
水清岸绿,白鹭翩跹。在上海浦东合庆镇勤奋村,村民黄月琴笑得很开心:“真是大变样了!”上海两年前打响环境综合整治发令枪以来,拆违1.5亿平方米,违法用地、违法建筑、违法排污等“五违”问题集中区域基本消除。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日益增长,发展短板加速补上。1—11月,我国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业、公共设施管理业、农业投资同比分别增长23.6%、23.3%和16.6%,快于全部投资16.4、16.1和9.4个百分点。
三大变革,新发展理念领航高质量发展
从解决“有没有”到着力“好不好”,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深入人心,高质量发展呼唤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的新突破,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
质量变革,大批国货很吃香。
曾经,一个电饭煲成了“中国制造”的软肋。而今,通过创新补齐质量短板,国货当自强,正努力成为精品的代名词。
“过去,中国家电在国外商场里不起眼。现在,去柏林看到海尔洗衣机,去迪拜看到美的小家电,去美国看到海信电视机,国产家电中高端产品正走出国门、扬眉吐气。”中国家电协会理事长姜风感慨。
商务部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国产品牌在国内网络零售市场中表现出竞争优势,国产品牌销售额占整体销售额的74.5%,在家居家纺和家用电器中,国产品牌销售额占到85%左右。
效率变革,创新释放高能量。
“以前旺季订单多、产能少,想吃吃不下;淡季订单少、产能多,经常饿得慌。”广东东莞业达服饰有限公司负责人周伟说,入驻互联网平台“淘工厂”后,他的工厂以批量订单和定制订单搭配生产,几乎全年无空闲。不仅如此,“共享工厂”将工厂产能商品化,订单需求量大的时候,还能拉上伙伴工厂一起干。
从中国制造迈向中国智造,我国实体经济领域发生着深刻变革,今年前三季度工业产能利用率达到76.6%,同比提高3.5个百分点,为近五年来最高水平,企业“获得感”“价值感”“含金量”明显增强。
动力变革,更有韧性和活力。
尽管已是第九个年头,但今年的“双11”,“剁手族”们再度热闹了一把。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统计,“双11”当天全国实现网络零售额2539.7亿元,同比增长45.16%。
从“扫一扫”支付到“刷刷脸”买单,从“有人”零售到无人超市,从共享单车到共享汽车,让外国人羡慕的新业态在大城小镇风起云涌,延展着人们的想象空间。
“中国经济由中低端走向中高端过程中,出现的新变化、产生的新事物蓬勃兴起,不断涌现出新增长点。”经济学家姚景源说。
新动能逐渐挑起大梁,成为经济平稳增长的重要动力。1—11月,高技术产业和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各增13.5%和11.4%,增速分别比规模以上工业快6.9和4.8个百分点,战略性新兴服务业、生产性服务业和科技服务业跑出加速度。
四梁八柱,全面深化改革助力高质量发展
向改革要动力,向改革要活力,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深化改革披荆斩棘,大刀阔斧,上下联动,蹄疾步稳,主要领域四梁八柱性质的改革主体框架基本确立,一些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突破,为高质量发展增添强劲动力。
——尊重市场,发展机制更优了。
今年8月20日晚,中国联通发布公告,正式披露混合所有制改革试点总体方案,鸣响了重点领域混改“第一枪”。作为国企改革重要突破口,混合所有制改革坚持政府引导、市场运作,以企业为主体,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在前两批19家中央企业试点重点任务逐步落地的基础上,11月又有31家中央和地方国有企业纳入第三批混改试点范围。
政府和市场各归各位,机制变革激发出中国经济更持久、更健康的内生力量。今年1—10月,中央企业实现利润总额超过1.2万亿元,同比增长18.1%,增速创近五年同期最高水平,更可喜的是,制造业成为利润主要来源,央企正从规模速度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呈现稳中提质、稳中趋优的发展好态势。
——简政放权,发展动力更足了。
“投资不过山海关”,曾是东北经济的痛。黑龙江向自身权力“开刀”,省级行政审批项目下放50%,政府权力清单精简70%……营商环境之变,引来大量资本。据统计,黑龙江全省近三年1亿元以上产业项目3420个,其中东北区域外企业投资1100个,占比近1/3。
“放管服”持续加力,打造营商环境高地。今年初,我国进口化妆品“审批改备案”试点在上海浦东新区启动。“从审批改备案,节省了至少几个月时间,消费者对进口优质产品的需求得到更好满足。”丽人丽妆总裁黄韬说。
到今年10月底,全国31个省份已全部开通网上企业登记系统,累计受理量474.1万件。办企业、当老板成了零成本的寻常事,前三季度,每天有1.65万户企业在大江南北扎根生长,是商事制度改革前的2倍多。
——扩大开放,发展空间更广了。
11月,我国金融业对外开放传来重磅消息:单个或多个外国投资者直接或间接投资证券、基金管理、期货公司的比例限制放宽至51%,且实施3年后投资比例不受限。金融业向来是一个国家开放程度的试金石,允许外资控股,再次向世界表明,“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
雁栖湖畔,“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收获270多项具体成果,见证着世纪蓝图从理念化作行动、从愿景变为实景。共商、共建、共享——“一带一路”倡议得到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的积极支持,并被写入联合国大会决议与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宣言。
“中国主动提出‘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充分体现了历史转折关头的大国担当,将对世界经济发展起到重要引领作用,为全球化进程注入新的动力。”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所长张宇燕说。
新方位,新起点。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在高质量发展之路上驰而不息、奋发有为,中国经济必将书写恢弘壮阔的发展新答卷。
2017年中国经济回眸之三:
民生改善,实打实的获得感
临近岁末,盘点这一年的生活,人们各有收获:“脱贫了”“涨工资了”“搬新房了”“开公司了”“在城里落户了”……一个个鲜活的故事,一张张开心的笑脸,汇成了一幅多彩斑斓的民生画卷。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作为重中之重,一大批惠民政策举措紧锣密鼓、落地生根,突破了一些过去想突破而未突破的关口,办成了一些过去想办而未办成的大事,人民生活不断改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明显增强。
共享发展,日子越过越舒坦
2017年,中国经济稳中向好,每项民生指标也在各自的刻度尺上持续攀升——
数一数钱包,居民收入增速再次跑赢GDP。前三季度,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342元,实际增速7.5%,比人均GDP增速快1.2个百分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继续缩小。“未来几年,只要居民收入年均实际增速保持在5.3%以上,到2020年就可实现比2010年‘收入倍增’。”国家统计局住户调查办公室主任王萍萍说。
掂一掂“饭碗”,就业状况“风景这边独好”。今年前11月,全国城镇新增就业1280万人,再创历史新高。全球著名商业教育机构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学院发布的《2017年度世界竞争力报告》显示,在许多国家失业率居高不下的情况下,中国就业指标排名世界第一。
算一算脱贫,减贫成绩单让全球瞩目。2013至2016年,全国累计减贫5564万人,年均减贫1391万人。国际知名杂志《经济学人》撰文点赞:“中国是世界减贫事业的英雄。”今年,我国贫困人口将再减少1300万左右。“一年就摘掉贫困帽子,日子过得跟我的小龙虾养殖业一样红火。”在江苏省淮安市盱眙县官滩镇洪湖村,低收入农户陈广军受益于地理标志商标扶贫,今年靠卖“盱眙龙虾”就挣了15万元,是去年收入的7.5倍。
看一看养老,社会保障网越织越密。今年,1亿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水平总体上调5.5%左右,养老金实现“十三连增”。职工医疗保险、居民医疗保险、失业保险、生育保险等各类社保水平也稳步提高,我国逐步织密世界上覆盖人群最多的社保安全网。“这几年,政府接连上调养老金,我的养老金比刚退休时涨了将近4倍,足够花!”吉林省梅河口市退休老职工吕顺说。
比一比投入,财政“真金白银”支持力度大。一年来,中央部门带头,各级政府坚持过紧日子,却给民生事业做足了预算,资金用在补民生短板上。前11月,教育支出26625亿元,增长8.1%;医疗卫生与计划生育支出13329亿元,增长9.5%;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22751亿元,增长15.7%。前10月棚户区改造开工600万套,1400万住房困难群众改善了住房条件。前不久,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洪山镇北杨家村的蒲文亮搬进119平方米棚改新房,“再不用住那冬冷夏热的老房子了!村里的旱厕也改成水厕,咱乡下人过上了城里人一样的生活。”
政策给力,改革增强获得感
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千家万户的小事就是中南海牵挂的大事。5年来,民生改革扎实推进,改出了更多获得感、幸福感。
今年,收入分配改革发力“缩小工资收入差距,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行政体制改革着力去除“门好进脸好看,但事难办”,公安管理体制改革破解“办证件难、考驾照难、出入境难”,生态文明体制改革让“天更蓝、水更清、山更美”……一系列改革动作,聚焦人们最关心、最烦心、最忧心的事,解决了许多深层矛盾,整治了大量沉疴旧疾。
改革改在问题根子上,难题少了带来获得感——
“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的根源与药品加成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今年,在我国实行了60多年的药品加成政策被取消,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全面推开。同时,全国所有省份和统筹地区已全部接入国家异地就医结算系统并联网运行。“药价降了,异地看病也方便了。”安徽阜阳市太和县的己女士近日在北京协和医院看病,享受到新农合异地就医联网结算服务,“医疗费2.2万元,出院时只需自掏1.2万元。”
改革改在百姓心坎上,保障好了夯实获得感——
住房是人们安居乐业的刚需。今年,房地产市场的供给侧改革在租赁市场、土地供应、金融管控等多个领域深入推进,住房制度改革成为热词。“租售同权”“共有产权住房”已在多地展开试点,“住者有其居”不再遥远。上海某外企员工王阳说:“作为‘80后’,大城市的高房价曾经使我在选择工作时很纠结,中央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多管齐下调控房价,增加保障房供给,让我对留在上海发展有了信心。”
改革改在民生“刀刃”上,机会多了增强获得感——
孩子能成才,是每个家庭最大的期盼。今年,我国继续扩大重点高校面向贫困地区农村招生规模。6月“新高考”拉开帷幕,上海、浙江高考综合改革试点成功落地,全国性鼓励类加分项目全部取消,地方性加分项目减少63%,教育更加公平。“感谢国家贫困地区专项招生计划,给了我追梦圆梦的机会。”河南信阳市光山县凉亭乡考生陈佳如愿考进了北京的大学。一年来,全国3个专项计划共录取农村和贫困地区学生10万人,较上年增加8500人,增长9.3%。
民生改革愈加注重统筹协调,既做加法,也做减法。一个个应该取缔的审批事项被禁止了,一大批不该收取的各种费用取消了,改革的协同性更强。“手机漫游费不收了,医保却实现了‘全国漫游’;不仅看病可以异地报销,身份证也可以异地办理了。”在广州打工的湖南浏阳人朱卫方说,“我们这些出来打拼的人感受最深,生活中的难事,政府都替咱想到了、帮咱解决了。”
蓝图绘就,向着幸福再出发
“抢到票了,年底就去成都看大熊猫、吃火锅。”12月6日,西成高铁正式开通当天,西安姑娘唐静就买了西成高铁的车票,“过去蜀道难于上青天,如今一线穿秦岭,半日川陕还。”
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今年,我国交通等基础设施越来越完善,食品药品等质量监管越来越严格,新零售等消费业态越来越丰富,城乡居民生活品质大幅提升。
出门更顺畅。9月“复兴号”动车组运营时速达350公里,全球领跑。10月,全国航班正常率达83.29%,创8年来新高。在城市,地铁、网约车、共享单车任你挑,截至目前,我国内地已有32座城市开通轨道交通,总里程超过4000公里;在农村,柏油路铺到了村里头,小汽车开进了家门口,今年我国新建改建农村公路25万公里。“十一”长假,各地共接待国内游客约7亿人次。预计全年国内旅游人数达48.8亿人次,同比增长10%。
餐桌更安全。一年来,监管部门持续发力,确保“舌尖上的安全”,网上叫外卖、买生鲜,百姓心里更踏实。“真新鲜!打开塑料袋时,波士顿大龙虾还在动呢!”北京朝阳区十里堡社区居民刘杰说,他通过手机APP在网上预订的海鲜,当天就能送到家,“足不出户,尝遍美味。”
消费更新潮。前11个月,全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33.15万亿元,同比增长10.3%,与消费升级相关商品增速加快,11月体育娱乐用品类商品销售增长15%以上。“看大片、上瑜伽课、逛采摘园,这钱花得值,周末都觉得时间不够用了。”江苏省苏州市大学教师丁宇说。
不仅生活更精彩,人生也能更出彩。这一年,我国连续出台多项新政策,大力优化创业创新环境,奋斗者有希望,开拓者有奔头,全社会活力进一步迸发。
“简政放权让我轻装前行,扶持平台给我加油鼓劲。”在河南自贸区开封片区,创业者贾雷拿到了全国第一张“二十二证合一”的营业执照,“这真是最好的创业时代!”他兴奋地说。同是河南人,光山简榜村女大学生陈若晞从大城市返乡创业,以“淘宝店+直播”的新方式推销家乡土特产,“有了互联网,在哪儿都能实现梦想。”世界银行发布的《营商环境报告》显示,从2013年度到2017年度,我国营商环境的世界排名提高了18位。
保障和改善民生没有终点站,只有连续不断的新起点。“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党的十九大报告描绘的民生新蓝图,让人振奋,令人向往。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一年接着一年干,让新时代的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13亿人的生活会越来越美、精气神会越来越足。让我们向着幸福再出发!
2017年中国经济回眸之四:
呵护生态,“美丽中国”渐行渐近
12月上旬,在肯尼亚召开的第三届联合国环境大会上,刮起了中国“绿色旋风”——河北塞罕坝林场建设者等3个来自中国的团队和个人,荣获联合国环境规划署颁发的“地球卫士奖”,6个获奖项目,中国占了一半。联合国副秘书长、环境署执行主任埃里克·索尔海姆表示:“这证明中国的环保政策取得巨大成就,印证了中国提出的生态文明建设理念行之有效。”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定不移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决心之大、力度之大、成效之大前所未有,全党全国贯彻绿色发展理念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显著增强。这五年,蓝天在增多,河流在变清,绿色在扩展,生态环境状况明显好转,清新空气、青山绿水等优质生态产品越来越多,人民群众的“蓝天幸福感”不断提升。
攻坚污染防治,全力以赴打赢蓝天保卫战
“现在的环境真是比原先好多了!”河北邯郸武安市退休职工朱锡杰说,市里把产生污染的厂子都停了,主城区汽车单双号限行,最近一个月眼前都是蓝天白云。作为钢铁重镇,武安近年来去产能、治污染、转方式、调结构,这座资源型城市的生态环境显著改善。
自2013年“大气十条”实施以来,京津冀及周边地区PM2.5(细颗粒物)年均浓度持续下降。蓝天,一年比一年多起来。今年是落实“大气十条”第一阶段目标任务的收官考核年,为消除百姓的“心肺之患”,各地各部门全力以赴打赢蓝天保卫战。
这一年,清洁取暖大步推进。
既要蓝天,也要温暖。今年,相关部委实施了北方地区冬季清洁取暖试点,发布了清洁取暖规划。北方很多地方已告别长期烧煤取暖的历史,在北京、天津、保定、廊坊建成上万平方公里的“无煤区”。“一个月的取暖电费180多元,一年能省3000元。”青海省玛多县玛查理村的扎西说,他家以前取暖烧牛粪和煤,烟大灰多,玛多成为清洁能源供暖示范县后,家里用上了电热炕,干净暖和还省钱。
这一年,攻坚行动对症下药。
环保部等10部委和京津冀及周边地区6省(市),开展了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行动。在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大气污染传输通道上的“2+26”城市,每个市都有一个专家团队驻点把脉会诊,“一市一策”开出药方。“我们一直往返于上海和德州之间,记不清跑多少趟了。”上海市环科院大气环境研究所所长李莉带领专家工作组,在山东德州开展“一对一”跟踪研究,还从上海调了100多套监测仪器驰援。
这一年,环境执法力度空前。
自4月起,从全国抽调的5600名环境执法人员,马不停蹄对“2+26”城市开展强化督查。为期一年的强化督查,是环保部迄今直接组织的最大规模执法行动,现已排查并分类处置了6万多家涉气“散乱污”企业。
既治标又治本,降污染提“气质”。1—11月,全国338个地级及以上城市PM10(可吸入颗粒物)平均浓度,比2013年同期下降20.4%;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PM2.5平均浓度分别下降38.2%、31.7%、25.6%。北京市近9个月的PM2.5平均浓度,有8个月为历史同期最低,目前接近“大气十条”确定的目标。
“前几年花1万多元抢购了4台空气净化器,近来因为雾霾天少了,几乎没有用,快成摆设了。”北京市海淀区居民吴晚芳笑着说。以往秋冬季节在很多地区热销的空气净化器和防霾口罩,今年有点“卖不动”。
水污染防治和土壤污染防治攻坚战也在持续发力。治理黑臭河道,防治农业面源污染,推进污水和垃圾处理等环境基础设施建设,46个城市先行开展生活垃圾分类……政策措施落地生根,治理效果日益显现,神州大地“颜值”更靓,居民幸福指数越来越高。
改革动真碰硬,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加速形成
11月16日,内蒙古等8省(区)同步公开了中央环保督察组移交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问题的问责情况,共问责1140人。中央环保督察2015年底在河北省开始试点,到今年实现了31个省(市、区)全覆盖,推动解决8万多个群众身边的突出环境问题,动真碰硬,震慑强烈。
“环保督察在解决突出环境问题和倒逼地方转型升级方面挥出利剑,促进了地方党委和政府‘党政同责’狠抓生态环境保护,打破了诸多僵局,成为撬动形成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良性互动大格局的杠杆。”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副所长常纪文说。
建立国家环保督察制度,是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一个大动作。2015年,党中央、国务院印发《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明确了亟待构建的“四梁八柱”。改革多点突破、纵深推进,一批标志性、支柱性的改革举措陆续出台。
如今,一条条河流由党政领导出任河长,河畅水清岸绿的蓝图逐渐变为现实。
全国已明确省市县乡四级河长近31万名,很多河流实现了从“多头管”到“统一管”、从“管不住”到“管得好”的转变。“在岛上住着不仅舒服,还能在家经营渔家乐,既绿色生态又省心省力。”对河长制带来的河长治,江西南昌市南矶乡渔民陈海波连连点赞。
如今,审计人员对自然资源资产锱铢必较,领导干部离任审计既要审“钱”,还要审“绿”。
去年,一家企业决定在福建光泽县李坊乡投资3000万元建鳗鱼养殖场,项目征迁协议快签完时,光泽县启动了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制度试点。考虑到对水质的影响,乡里毅然叫停了这个大项目。该项制度将于2018年起在全国推开,促使领导干部当好生态保护“守门员”。
如今,珍稀动植物在国家公园备受呵护,自然保护地多头管理变革为一个部门统一管理。
以往各部门分头设置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等的管理体制被打破。三江源、祁连山等4个国家公园体制试点,把总面积21.5万平方公里的国土空间还给大熊猫、东北虎、藏羚羊,给子孙后代留下一片片净土。
划定并严守生态保护红线,编制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禁止洋垃圾入境,实施控制污染物排放许可制,构建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施行环境保护税法,一项项改革实招接连亮出,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加速形成。
“入之愈深,其进愈难”,改革仍在蹄疾步稳推行。党的十九大后首次召开的中央深改领导小组会议,审议通过《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方案》和《关于在湖泊实施湖长制的指导意见》。下一步,生态文明体制改革面对的自然资源产权制度、市场化机制、监管体制等“堡垒”,将成为主攻方向。
摒弃“黑色增长”,自觉主动践行绿色发展
过去,一些地方存在重视经济增长速度、忽视生态环境保护的现象。党的十八大以来,通过大力度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以GDP增长论英雄”已经没有市场,各地区各部门开始自觉主动践行绿色发展理念。
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黑色增长”此路不通。
“不作为、乱作为”“监管层层失守”……今年7月,中办、国办就甘肃祁连山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问题发出4000余字的通报,严肃问责。“这场环保问责风暴,再次警醒各地各部门领导干部,不能说一套做一套,不能口头上高唱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际操作的却是唯GDP至上的黑色增长,必须把生态文明建设的政治责任始终扛在肩上,有效落到执行的实处。”浙江省嘉兴市发改委主任章剑说。
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绿色发展前路宽广。
今年1—10月,全国按日连续处罚、限产停产、移送涉嫌环境污染犯罪等五类案件,总数达3.2万多件,比去年同期增长126%。无论是施行“史上最严”的新环保法,还是开展规模空前的强化督查,都没有对我国稳中有进的经济增长造成不利影响,而是在改善生态环境质量的同时,促进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相关行业中“劣币驱逐良币”的状况得以改观。
绿色在东西南北铺展。五年来,我国森林面积和蓄积量持续攀升,分别增加1.63亿亩和19亿立方米。中国工程院院士、林学及生态学专家沈国舫认为:“努力建造好、修复好绿水青山这个优良的生态环境,接着努力经营好、管理好绿水青山这个自然综合体,使它发挥最强的功能、产生最大的效益,我们开始收获真正的金山银山。”
绿色向地球家园浸润。积极参与全球环境治理,大力推动绿色“一带一路”建设,坚定履行《巴黎协定》、落实减排承诺……中国成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参与者、贡献者、引领者。“全世界看到了一条可操作、可持续的发展路径,即中国正在建设的与环境和谐共存的可持续经济。这是在‘生态文明’旗帜下的中国转型。”埃里克·索尔海姆评价。
建设生态文明,实现美丽中国,既是攻坚战,也是持久战。党的十九大擘画了生态文明建设新图景,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全党全社会合力推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一定能创造一个又一个绿色奇迹,以更多的优质生态产品满足人民群众新需要,滋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生生不息。
(来源于“人民日报经济社会”微信公众号;记者 陆娅楠 赵展慧 吴秋余 许志峰 杜海涛 林丽鹂 刘 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