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业:瞄准五大任务 全面推进供给侧改革
发布日期:2016-12-29 08:48:05
作者:
来源:中国金融新闻网
打印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十三五”时期经济发展的主线,是2016年经济工作的“总动员令”。2016年,围绕着一条主线和五大任务,各部门各地区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了积极成效。 作为经济主体之一的商业银行,在即将过去的一年中,不失时机地抓住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经济结构调整优化带来的机遇,深入开展体制机制创新,围绕“三去一降一补”五大任务,各项工作推进有力、有效,以发展转型强力支持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去产能”初战告捷 2016年,位列五大任务之首的“去产能”取得阶段性成果。近日,国家发改委发布的相关数据显示,全年钢铁4500万吨、煤炭2.5亿吨的去产能目标任务已提前超额完成,全年钢铁、煤炭行业化解淘汰过剩落后产能的任务基本完成,企业经营状况得以改善。 去产能目标的实现,离不开银行业金融机构的鼎力支持。2016年4月份,央行、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印发了《关于支持钢铁、煤炭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实现脱困发展的意见》,要求金融机构坚持“区别对待、有扶有控”原则,积极做好去产能的信贷服务,满足钢铁、煤炭企业合理资金需求,同时,加强直接融资市场建设,支持企业债务重组和兼并重组等。 落实中央和相关监管部门的决策部署,多家商业银行积极调整细化行业准入政策,出台产能过剩行业评审指导意见等措施,坚持“有扶有控、有保有压、有增有减”,配合国家清理僵尸企业,重点支持产能过剩行业企业兼并重组、转型升级。 以农行为例,该行年初提出了对钢铁、煤炭及有色金属等产能过剩行业的信用压降目标,并成立专门项目小组,深入基层行调研,广泛听取各层面的意见建议,并在此基础上,制定出台了钢铁、煤炭、有色金属三个行业信用审查审批指引。 中行则进一步实施全口径组合管理,将境内外机构信贷、债券、理财等表内外融资和代理融资业务全部纳入限额管理范围,实现集团层面对产能严重过剩行业融资总量的组合归口管理,严控总量。 市场化债转股也取得突出成效。12月,中国银行、交通银行、国家开发银行、农业银行、进出口银行和浦东发展银行6家银行与中钢集团签署了《中国中钢集团公司及下属公司与金融债权人债务重组框架协议》,开创了我国大型央企债务重组的新范例。 当前,“去产能”虽已取得阶段性成果,但可以预见,2017年去产能形势依然严峻。对此,多家商业银行表示,明年将继续实施差异化的信贷策略,支持行业转型升级和兼并重组。业内专家表示,更加注重通过智能化水平和产品质量提升、节能环保改造升级等促进过剩产能行业的转型升级,将是明年银行业支持去产能的着力点。 五大任务齐头并进 瞄准过剩产能做减法的同时,其他四项任务也在稳步推进中。 围绕“去库存”,商业银行积极响应,增加个人住房贷款额度配置。数据显示,仅建设银行2016年上半年就新增个人住房按揭贷款4078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4.7%,新增房贷占新增个贷比例为97%。 此外,各商业银行还纷纷出台金融优惠政策,降低购房门槛。例如,在推进公积金异地贷款、提高贷款额度、延长贷款年限、放宽提取条件、降低首付比例等方面做出规定,以期鼓励有住房需求的职工购房,使公积金在去库存过程中发挥更好的作用。 市场化债转股是降低企业杠杆率的重要举措之一。2016年12月,中钢集团与中行等6家银行签署债务重组协议,采取“留债+可转债+有条件债转股”的模式进行逾600亿元的债务重组。此外,工行、建行、农行等也在积极稳妥推进市场化债转股,并已有相关项目签约和逐步落地。 除了债转股,银行业金融机构进行了多种探索降低企业杠杆率。多家银行尝试突破传统信贷融资业务模式,推动企业按照市场规律开展债务清理和债务整合,在债券、并购等业务上加强创新改革,满足企业兼并重组不同阶段的合理融资需求;并通过建立健全债权人委员会制度、联合授信机制、组团联合授信模式,加强信息共享和授信协作,防止企业杠杆率超过合理水平。 在帮助企业降低成本方面,多家银行深入研究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开拓低成本资金来源以及内部挖潜、降本增效,继续主动让利实体经济。2016年,工行主动免除了涉及小微企业贷款的全部服务费用,仅此一项每年可为小微企业降低成本约70亿元。2016年9月开始,银行卡刷卡手续费全面下调,按2015年的刷卡收费总盘子作基数测算,此举至少每年可为全国开通POS机的商户减负74亿元人民币。 “补短板”亮点频频 “补短板”,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是今年金融工作的一大亮点。 当前,贫困问题、产业基础不牢、“三农”问题、创新能力不足等问题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短板,也是我国经济转型升级的薄弱环节。2016年,银行业继续加强对“三农”、小微企业、保障性安居工程等经济社会重点领域和民生工程的金融服务,普惠金融得到提升。 来自银监会的数据显示,截至三季度末,银行业金融机构涉农贷款(不含票据融资)余额27.6万亿元,同比增长8%;用于小微企业的贷款(包括小微型企业贷款、个体工商户贷款和小微企业主贷款)余额25.6万亿元,同比增长13.7%。用于信用卡消费、保障性安居工程等领域的贷款同比分别增长19%和57.5%,分别高于各项贷款平均增速7个和45.5个百分点。 为加大金融精准扶贫力度,2016年一些金融机构也纷纷成立金融事业部。4月份,国家开发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分别设立扶贫金融事业部。8月份,银监会同意中国邮政储蓄银行设立三农金融事业部。此外,各家银行纷纷加大普惠金融建设力度,着力增加普惠金融服务和产品供给,提高“三农”、贫困人口、特殊人群等薄弱领域的金融服务水平。 加快推进全局性、基础性、战略性重大工程项目是补短板的关键,也是“十三五”规划纲要的要求。2016年以来,银行的信贷资源向“中国制造2025”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科技创新企业倾斜,同时,聚焦“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三大战略的重点项目、重大工程等重点领域,协调配置信贷资源,大力支持创新发展。 2016年,银行业助推供给侧改革虽然取得较好成绩,但面临的困难也不容忽视,业内专家指出,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工作的主线,是一场必须打赢的“战争”,长远看,银行业必须牵住改革的“牛鼻子”,深入开展体制机制创新,通过管理效率、经营水平和有效金融供给的提升,更好地支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