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增长让位规范经营 资管业务面临转身

发布日期:2016-12-26 08:50:36 作者: 来源:中国金融新闻网
【字体:

从今年的表现来看,跨界合作已成为“资产荒”背景下金融机构越来越重要的业务开展方式。专家认为,银行在资金端有较大优势,券商、基金、信托则在资产配置方面有明显的优势,相互合作能充分发挥金融协同效应,取长补短、优势互补。随着金融行业中银行、证券、基金等子行业越来越频繁、深入的跨界合作,其间产生的“化学反应”很可能对未来中国金融市场产生深远的影响。

  相关统计数据显示,截至今年上半年,各大类资管产品的规模总计约100多万亿元。其中银行理财26.3万亿元,信托规模17.3万亿元,公募基金7.9万亿元,基金子公司规模16.5万亿元,私募基金5.6万亿元,券商资管规模为15万亿元,保险规模为14.2万亿元。

  自2013年我国进入大资管时代以来,资管规模开始爆发式增长。不过,在规模大幅增长的同时,由于近几年部分资产管理机构过于关注短期利益,忽视持续长远规划,偏离资管业务本源,导致行业风险不断积聚,对资管行业的稳定发展造成了一定影响。

  业内专家对此认为,大资管行业的监管政策取向,正从过去重创新、轻管制向重规范、防风险转变,未来,资管业务的高增长不是常态,规模的增长将逐步让位于管理提升。下一步,能否打破刚性兑付,回归“买者自负、卖者有责”的代客业务本质,仍然是资管转型的关键。

  整体发展速度或将回落

  为防范相关风险和资金脱实向虚,今年相关监管部门对银行理财、券商资管、保险资管、信托、互联网金融等出台了多项监管政策,在产品设计、杠杆要求、通道设置等方面提出了更为严格的限制。

  就银行理财市场而言,下半年有关部门祭出重拳,《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监督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商业银行表外业务风险管理指引(修订征求意见稿)》相继出台,银行理财市场被认为迎来了史上最严的理财新规。此外,央行近日正式宣布将于2017年一季度评估时,将金融机构表外理财业务纳入MPA广义信贷范围,以引导金融机构加强对表外业务风险的管理。

  专家认为,相关监管措施的落脚点为风险控制和混业监管。其中,风险控制通过清查通道业务、收缩通道服务提供商、严格控制产品杠杆、建立风险保障基金等方式实现,混业监管体现在银政保政策一致性。

  可以肯定的是,新金融监管下的大资管发展方向是回归资产管理本源。在此形势下,业内专家认为,高增长将不再是资管业务发展的常态。

  “整体监管环境已发生了深刻变化,对于大资管行业的政策取向从过去重创新、轻管制,向重规范、防风险转变。”平安银行金融市场总监、资金运营中心总经理兼资产管理事业部总裁王伟表示。

  业内人士对此普遍认为,未来,规模的增长将让位于管理提升,更加规范的经营和轻资本转型将是银行下一阶段最主要的工作。

  “预计从监管到金融机构经营都将更加审慎,不鼓励盲目增长,整体业务发展速度可能有所回落。”王伟表示。

  “资产荒”下重在产品转型

  今年以来,随着我国经济“三期叠加”对金融行业的影响不断深化,经济增速下行的压力依然存在,反映在资管行业的是“资产荒”现象凸显,整个资管行业获取优质资产的压力剧增。在此环境下,“找资产”成为了资管行业今年乃至未来一个阶段内最普遍的诉求。

  专家对此分析认为,“资产荒”下,资管业务一方面应坚持规模适度增长,在合适资产获取难度较大的情况下,不要盲目扩大理财规模;另一方面,要在产品转型和投资能力建设两端用力,通过获取低成本资金和长期可承受波动的资金释放投资空间。此外,要拓展多元化投资,提高权益类、商品类、外汇类以及另类投资等资产的配置比重,并加大资产的海外配置能力。

  从商业银行角度而言,在当前的形势下,高收益资产越来越难以维系,银行更重视两类产品,一是现金管理类产品,客户随时支取的产品,低成本低收益,发挥流动性管理的优势;二是开放式净值型产品,拿到长期资金,布局权益类产品。

  “未来做的就是要将现金管理产品做活,提升客户体验;同时引入和扩大长期产品,布局长期投资。”王伟表示。

  除此之外,从今年的表现来看,跨界合作已成为“资产荒”背景下金融机构越来越重要的业务开展方式。专家认为,银行在资金端有较大优势,券商、基金、信托则在资产配置方面有明显的优势,相互合作能充分发挥金融协同效应,取长补短、优势互补。随着金融行业中银行、证券、基金等子行业越来越频繁、深入的跨界合作,其间产生的“化学反应”很可能对未来中国金融市场产生深远的影响。

  打破刚兑是转型关键

  在业内人士普遍看来,目前资管业最大的问题在于表外的影子银行。资管转型的关键,是能否打破刚性兑付,回归“买者自负、卖者有责”的代客业务本质。

  “打破刚性兑付易说难做,投资者的投资习惯不易改变,需要有一个较长的过程。银行最好步骤一致地转型,从产品转型着手推动和引导投资者的投资习惯和思维转变。从目前来看,产品转型对银行有一定的现实困难,需要在渠道、投研和基础设施等方面加强核心能力建设,加快转型步伐。”王伟表示。

  从产品端来看,在打破刚性兑付的要求下,在大资管时代,银行资管的常规产品将进一步标准化,逐步转型为货币型、阶梯型和可变期限型等标准化的开放式产品。专家认为,银行资管产品未来可能出现的特点是:一是以高净值客户为主的投资主体,以股票权益为投资方向的权益性资管产品;二是以ETF为代表的被动性投资产品;三是以固定收益为主的货基、债基产品;四是服务机构客户的专户产品。

  从资金端来看,在资金获取上要更重视两类资金,一是通过提升现金管理类产品的收益表现和客户体验,获得稳定的短期低成本资金,发挥银行在流动性管理方面的优势;二是丰富开放式净值型产品体系,这也是银行应监管要求进行的转型之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