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省上半年经济发展述评(一)
2009年上半年,一个深为各方关注的节点。从生机勃发的田野到热火朝天的重大项目建设现场,从持续升温的车市到熙熙攘攘的商场超市,人们日益明显地感受到经历全球金融危机冲击之后云南经济的企暖向好的强劲信号。
2008年11月,国务院部署了扩大内需10项措施。当月,遵循党中央、国务院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保持中国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坚定信心、清晰思路和战略部署,省委、省政府结合云南实际,快速果断出手,“增投资、稳工业、促消费、保民生”的20条配套措施及时出台实施。
快拳之后是重拳加系列组合拳,云南应对危机的大手笔和连台重戏,集中在今年上半年拉开大幕。围绕“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目标,省委、省政府召开一系列重要会议,研究部署出台若干重大政策措施,行动快,措施硬,针对性和系统性强,很快产生明显效果,充分体现出省委、省政府领导全省人民应对危机保发展的能力和胆略。
在外需大幅回落的情况下,抑制经济下行,实现保增长目标,云南短板之一便是投资拉动不足。省委、省政府今年以来,相继出台《关于金融促进经济发展的意见》20条、《关于加快推进直接融资工作意见》22条、《关于进一步开放投资市场扩大投资规模的若干意见》16条、《关于促进我省房地产市场健康稳定发展意见》6条等配套措施。随着这些政策措施的及时贯彻落实,全省投资持续高速增长,投资对云南GDP增长贡献率持续提高,对全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强劲拉动作用得以持续。
工业无疑是这次危机冲击的重点区域。针对全省工业增加值同比大幅下滑的严峻形势,省委、省政府多次召开会议,研究部署解决重大工业问题,主要领导亲自组织专题调研,获取出台宏观调控政策的第一手依据。很快,省政府《关于促进工业产品销售保持工业平稳较快发展的意见》8条、《关于加快中小企业发展的若干意见》14条、《关于加快非公经济发展的决定》21条等一组系列配套文件出台实施,并迅速见到实效。今年上半年,全省工业经济增长继一季度一举实现扭负为正后,实现逐月稳中回升。
消费对扩大内需具有持续牵引作用,为促消费扩内需,省政府出台《关于搞活流通扩大消费的实施意见》26条、《加快发展现代信息服务业的实施意见》19条等政策措施,确保全省消费需求稳中趋旺。
夯实农业基础对全省应对危机冲击尤为重要。 为此,省政府出台《关于2009年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若干意见》18条、《关于实施农民收入翻番计划的意见》36条、《关于实施百亿斤粮食增产计划的意见》23条、《关于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和返乡农民工创业的意见》28条等政策措施,实施重大农业项目,加大金融对“三农”支撑力度,完善农村公共服务体系等,实现了上半年全省农业生产稳步增长。
关键时刻,危难时局,政策措施的及时性、针对性、前瞻性、系统性、实效性,体现出的是决策层的水平、能力、胆略和魄力。在这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严峻考验中,省委、省政府带领全省各族人民共克时艰,交出了一份合格答卷。
盘点2009年上半年云南经济发展,频频闪现出的诸多亮点,昭示着受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严重的云南经济,开始走上了势头强劲的恢复之路。
农业生产形势良好。各地围绕“稳粮、增收、强基础、重民生”的工作方针,强化支农惠农政策,增加财政支农资金,加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培植特色农业产业,努力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确保了农业稳定发展,农村经济形势良好,农村群众稳步增收。
工业经济增速稳步回升。近日,记者到昆钢采访,昆钢人欣慰地告知,上半年昆钢钢铁主业实现扭亏,相关多元产业实现产值利润同步大幅增长。全省重点行业中21个行业增速加快,骨干企业生产平稳增长,部分先行指标平稳回升。多数州市工业发展良好,其中有5个州市增速超过5%。全省工业用电开始回升,停产、限产企业逐步减少。
投资强劲增长。全省城镇固定资产投产完成数已接近年初确定的全年任务,这使“再多的投资也不算多”的欠发达省份的云南备受鼓舞,而且整体投资方向正确、结构合理,把钱用到了刀刃上,重点行业投资增长较快,涉及民生领域的投资得到重点倾斜,州市投资高速增长。
消费市场开始趋旺。全省消费市场稳中趋旺,城乡消费品市场同步较快增长,非公有制经济消费品市场增长迅速,餐饮业保持良好增长势头,升级类消费品升势迅猛。
应当看到,云南经济受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的程度超出普遍预期,云南经济发展经历过“泰山压顶”之重负,然而种种迹象显现,云南经济增长已触底回升,而且今年上半年的经济恢复势头强劲。据初步估算,今年上半年全省GDP增速高于一季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